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上海如何面对超级金融圈竞争挤压

http://www.CRNTT.com   2011-05-26 08:33:29  


 
  而从操作层面来看,尽管上海在业已公布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实施细则中,已就如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措施,但无论是攸关金融中心发育状况的体系建设,还是关乎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金融创新乃至相关配套制度环境建设,都离不开一个问题的解决,即金融决策与金融市场的脱节问题。众所周知,纽约和伦敦之所以成为国际顶尖金融中心,除了各自都有一个能够独立运作的本国货币之外,关键因素在于各自在本国金融与产业分工中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而且这种领导地位早已渗透到整个资本市场、银行和保险市场的人脉之中。但在中国,60多年来形成的金融分工格局是:国内主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总部几乎都在北京,上海主要承担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主要金融机构将总部迁到上海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考虑到日趋加快的深圳和香港经济一体化步伐,则上海还将面临这个未来超级金融圈的竞争挤压。

  另一方面,上海在金融市场要素发育、制度环境与人才战略方面也有大量工作要做。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核,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必须拥有高度发达且流动性好的金融市场。这方面,上海不仅难以与纽约和伦敦抗衡,就是与香港和东京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而建设金融中心所需具备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也是上海亟待改进的层面。上海今天所需要的,不仅是行政管理部门高效有序的金融服务意识,更需要所有市场参与主体对发展金融产业的高度认同感、浓郁的金融财富氛围以及无时不在的风险防范意识。此外,上海尤其欠缺能够领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性金融人才。

  文章表示,上海尽管具备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但金融中心的创建从来都不是政府选择的结果,而是国内外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上海有效解决金融决策与金融市场的脱节问题之前,在支撑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素市场发育、制度环境、市场监管以及人才战略获得突破性发展之前,在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之前,在上海实体经济以及金融气质迈上新台阶之前,在国际环境与竞争形势有利于中国之前,上海尽管可以期待“纽伦沪”格局早日形成,但历史规律恐难逾越。
还有一点切不可忽视的是,尽管上海迎来了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时间窗口,尽管跨国公司乐见上海尽快开通国际板,尽管国际金融改革话题和货币体系的重建如今越来越难以回避中国,但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一国参与全球金融分工进而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载体,历来是美、英竭力维护的“高边疆”。如何让国际上一向与中国不那么同道的国家和金融机构接受上海成为超级金融城市,显然需要国家智慧。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