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日互为镜像的两千年

http://www.CRNTT.com   2011-03-17 14:01:04  


 
  中日历史的共同命题

  “认真、勤勉”,乃是世所公认的日本人的优点。但竹内好却对此提供了一个战后日本人的沉痛自省。在《何谓近代》一文中,竹内好承认:“日本文化是进步的,日本人是勤勉的……不断地寻求新奇,不断地变成新的,这就是日本人的勤勉。……在追求新奇方面,比日本更勤勉的民族大概不多吧。”但在竹内好看来,这体现了日本人的“优等生文化”:“在迈向近代的转折点上”,日本“拼命追赶欧洲”,力图“更漂亮地变成欧洲”。但无论再怎么漂亮地变成“他人”,都意味着“主体放弃了自我成为自我的可能”。在竹内好那里,这也意味着日本“没有进入历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直在力图走出自己的路。当日本抱着“优等生心态”成为东亚赛场上的看客,中国却始终 “在历史的状况之中”。

  竹内好的反思之言,实际上提供给我们另一种启示。许多国人早已注意到,日本人在精确、严谨、不含糊等很多方面,将散漫的中国人抛得很远。学习是应该与必须的。日本人自我的反思也提示中国人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我们自近代以来,已经、并仍在创造自己的历史,如竹内好所赞叹的,始终“在历史之中”。

  在《何谓近代》中,竹内好有言:“历史并非空虚的时间形式。如果没有无数为了自我确立而进行的殊死搏斗的瞬间,不仅会失掉自我,而且也将失掉历史。”在漫长的时间中,无论中国、日本,都经历了无数“为了自我确立而进行的殊死搏斗的瞬间”。而如何能在每一个“殊死搏斗的瞬间”迸发自我,如何在与“他者”的相遇/斗争中仍能保持自我、更新自我,这恐怕是中国与日本的共同命题。

  作者:陈丹丹,现任教于美国威尔斯学院历史系 2011年03月17日03:27 来源:时代周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