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乾隆为袁崇焕平反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0-09-09 11:30:25  


云南,腾冲国殇墓园,这里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八千英灵。
  中评社北京9月9日讯/“今年已经是抗战胜利65周年了,当那些曾经侵华的日军老兵,每个月都可以领到以天皇的名义发放的补贴时,许多中国抗战老兵却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相对充裕的国家,如果其昔日功臣得不到善终,是一件令整个国家蒙羞的事情。历史已经证明,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内部派别的分歧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那些国军的抗战将士,在内战中失去了他们所为之战斗的政权,但是他们从未曾失去为之流血的祖国。只要祖国没有灭亡,他们就应该得到与之功勋相称的荣誉和福利。”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登载李金强的文章“乾隆为袁崇焕平反的启示”如是说,详细内容如下:

  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9月22日,崇祯帝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纵敌长驱等罪名“磔崇焕于市”。当时深信袁崇焕通敌叛国的京城百姓,更是“争食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唾骂不已。”这位满腹忠诚,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就这样以极其悲惨的方式死去了。崇祯帝刚愎自用,听信谗言,导致自毁长城的后果,袁崇焕枉死14年后,明朝灭亡。历史往往兼具讽刺性和戏剧性,为袁崇焕平反的不是别人,而是他死对头的后代:满清乾隆皇帝。公元1784(乾隆四十九年),乾隆以“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遂下诏为袁崇焕平反。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有英雄却不被尊敬的民族是可悲的。历史又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王朝的兴衰有种种原因,或许袁崇焕的死既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但是一个不珍惜英雄的政权,其垮台是必然的。不知道崇祯帝自缢煤山,以身殉社稷的时候是否醒悟;但可以肯定的是,乾隆皇帝当初在为自己祖先的死对头平反的时候,除了“悯恻”的原因之外,其中也一定有笼络和凝聚民心的考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