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特区施政为何不能得民心?

http://www.CRNTT.com   2010-08-20 09:52:23  


 
  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至少深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一、2007至2008年施政报告的标题是《香港新方向》,然而,该报告是否真正为香港指引了“新方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向知识经济转型,需要兴建新的基础设施,十大工程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大兴土木不足以实现向知识经济转型。 

未能融入粤经济区 

  金融业属于知识型行业,大力拓展人民币业务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没有同时完善和提升香港本地产业结构,拓展其他新经济增长点,同时,没有坚定而大力促进香港经济与国家主体经济一体化,尤其加快香港融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那么,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步伐不可能快。根据特区政府统计处编制的《香港──知识型经济统计透视》(2009年版),知识型行业增加值占当时香港以要素成本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2007年是26.7%,与1998年的18.2%相比,固然增加了逾8个百分点,但是,与50%这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进入知识经济行列的“门槛”相比,仍有近25个百分点的距离。 

  由于统计报告滞后,尚不知2007年至今香港的知识型行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否或者有何进步。然而,约一年前,特区政府提出大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按:最新更正为“六项机遇产业”),至今尚无实质进展则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一再证明:不改变上世纪70年代形成的“积极不干预主义”,香港本地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不放弃“大香港主义”,妥善处理香港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香港经济融入国家主体经济就会遭遇“瓶颈”。 

  回归祖国后香港新方向是什么,对许多人来说,依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