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国民党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0-03-01 11:22:25  


  中评社台北3月1日讯/“国民党又遭受一次选战挫败。不同立场者对这场挫败都提出不同解读──或者归咎。”《中国时报》今天登出专栏作家顾尔德的文章“国民党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文章内容如下:

  中坜的国民党支持者抱怨党中央在客家地区推出非客家的空降部队,让客家乡亲投不下票。若此说成立,为何民进党空降的萧美琴在同样客家籍选民很多的花莲却可以打一场令人惊艳的选战?

  新竹县议长、之前与邱镜淳竞争县长失败的张碧琴,她则把郑永堂落选归咎于邱镜淳“转换跑道,造成“立委”补选,劳民伤财,浪费公帑,让社会观感不佳。”但这又怎么解释邱镜淳可以说服那些对他“观感不佳”的选民支持他高票当选县长?

  这些咎责之词只是说明败选之后的国民党在上述地区仍处于分裂状况,地方派系的矛盾还很大。未来民进党还是有机会见缝插针,乘机崛起。

  不过也不要忘了一点,长期以来国民党的地方政治就是存在着派系的竞争与联盟。过去国民党也多次成功地在派系间分配政治利益,而顺利赢得选举。为什么今天的国民党却拙于处理地方派系的问题,进而接连败选?

  立选补选后,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发表和一个月前败选后类似的谈话,都强调要“坚持改革”。国民党改革蓝图是什么?从这两次选举中实在看不出有具体的方针。一般说法是,国民党的改革是要推出形象好的候选人,拒绝向派系低头。因此,国民党坚持在嘉义推出形象牌林德瑞。问题是,国民党在嘉义选战本来就没有胜算,不论推出教授还是流氓一样会落选。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国民党知道这场选战会输掉里子,所以用一个形象牌来赢回一点面子。此外,国民党在花莲与新竹的提名,不也是想藉派系力量赢得选战?只是没有能力处理新竹严重的派系矛盾。

  马英九与金溥聪在谈“改革”这两个字时,让地方政治菁英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中央与地方好像是对立的,派系仿佛都是要被改革的对象。这其中有马英九本人对政治清廉的坚持,但中央菁英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当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地方政治菁英和现实存在者有距离,就倾向用自己理想形象加诸于地方政治。陈学圣的提名就是一个好例子。

  国民党中央菁英比较相信科学的选战,民调常成为他们判断依据。但提名民调不高的陈学圣,又可看出他们主观偏好有时还是压过客观数据。即使完全依客观民调数据来进行提名,他们依然忽略了选举动员机器的重要性。地方选举动员机制掌握在派系而非党部手上,当地方派系矛盾无法摆平,就影响到派系动员意愿,这次选举投票率超低,部分原因就是派系未积极动员。

  追求清廉政治的理想值得坚持,但是国民党中央菁英的改革方式并未触及到地方政治的结构改变,这个结构是建基在复杂的地方利益、地方政治菁英与选民的长期互动上,不是光靠提名形象好的候选人当牺牲打就可以改变的。

  对民进党而言,几次选举获胜会让他们对五都选举以及两年后“总统”大选有更高信心。不过,这几次选战都是地方型选举,地方政治生态影响力远大于全台湾性议题或政治明星。当选举层级愈提高,对地方派系利益的直接影响降低,大家也较容易整合于各自政党旗帜下。这两次“立委”补选的成功,也不能保证民进党在五都与“总统”选举也能顺利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