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前,中国就掀起了一个“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 |
中评社北京2月4日讯/“一流大学是自由竞争出来的,不是政府计划出来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应该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政府的职责,是努力做到公平有效地分配教育资源,创造大学之间自由竞争的良好环境。至于哪些大学最终能成为世界一流,则是政府控制之外的事情。”《新闻晨报》昨天登载薛涌文章“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政府计划出来的”,内容如下:
温家宝总理近日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施一公教授于2008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回到清华大学任生命科学院院长,他对温总理恳言:“您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中国大师级人才求贤若渴的心情。但是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就不可能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的报道也称:“从英国、美国到日本,施一公以史料论证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对于民族昌盛、国家崛起的意义。”
施教授作为一流的科学家,对科学创造的环境有亲身体会。比如他感慨道:“在大学这个本应该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如今的教育在管理上‘一刀切’,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他应该理解,西方国家的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形成和发展是在政府控制之外。比如,八百年前欧洲大学成立时,都属于自发的社会共同体,要么教授自治(如巴黎大学),要么学生自治(如波伦亚大学)。现今美国的一流大学(包括施教授曾任教的普林斯顿),绝大多数也都是私立。美国当年如果把建设这种一流大学的使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恐怕这些大学就不会成为“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也恐怕不会有今日的常青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