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国模式” 所为何来

http://www.CRNTT.com   2010-01-20 10:07:21  


图为瞭望东方周刊2010003期封面。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讯/“中国模式”,这个起自海外的概念,一经提出就“激起千层浪”,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这个概念炙手可热。此间《瞭望东方周刊》1月18日一期刊载专题文章“捧杀中国”认为,要求中国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责任,这大概是热议“中国模式”的部分西方人士的深层的心理动机。内容如下:

“捧杀”中国 世界在向中国献媚?

  刚刚过去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最重要的世界大事是什么?不少人会选择“9.11”事件,因为“9.11”之后,每个人都感觉世界进入了恐怖时代。不过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编辑、著名评论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却在一篇文章中说“恐怖时代已经过去”。

  这篇文章发表于2009年11月,“这个十年行将结束之际,在我看来,影响这个十年的实际上是相当不同的事件,一个不那么危险、不那么耸人听闻,却在长远看来重要得多的事件——中国的崛起。”扎卡里亚写道。

  扎卡里亚的判断在一个月后得到美国一家媒体追踪机构的数据支持。这家机构的结论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是过去十年人们阅读最多的新闻故事,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事件。

  世界上到处都在说着“中国故事”。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9年11月14日的一篇题为《中国人正在“改变我们”》的报道是这样开头的:不久前,在坐落于起伏的群山和牧场之间的一座大库房里,一群农场主围在一位买主身边,他们的谈话显示出美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名买主身穿带有设计师标识的便装,腕表的价值跟外面停放的通用公司的卡车相当。他说:“我觉得你们美国人还没弄明白,我们需要高质量。”对这些壮实的农场主来说,被一名来自中国的制药公司经理批评还是件新鲜事,但谁也没有反弹。这些美国中西部的汉子把他们的中国客人看作类似于救星的人物……

  诸如此类的种种故事组合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中国风”,与此同时,一个概念在这个十年中大为流行——“中国模式”。这个起自海外的概念,一经提出就“激起千层浪”,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这个概念炙手可热。

  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国外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一种描述,但它又不仅仅是描述,而是包含着世界对中国的复杂态度。当这个携带着复杂能量的概念“撞”上中国人的眼球和心坎,激起的波澜就更加丰富难言。

  因为他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6年前,美国人乔舒亚。库珀。雷默声名鹊起。这可不是因为他参加了什么选秀,而是因为他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主修经济学,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经济。他在1996年加入《时代》周刊并成为该杂志最年轻的助理执行主编和外事版主编。他曾是一位出色的特技飞行员,是美国两项飞行速度纪录的保持者。如今,雷默则是美国约翰-桑顿办公室主管合伙人、高盛公司高级顾问和清华大学教授。

  2004年5月,雷默在英国著名的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该文写道:“中国的发展正在使它发生变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的新思想在国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同时使它们能够真正实现独立。我把这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物理学称为‘北京共识’。”

  雷默总结了“北京共识”的三个定理:其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其二,集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化解和处理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其三,自主发展,使用影响力把想要踩踏自己脚趾的霸权大国挪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