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报纸在微博时代的分裂与存续

http://www.CRNTT.com   2010-01-19 10:43:07  


 
                      ★传统媒体的微博化分裂

  报界仍沉溺在“新媒体”中不可自拔,紧接着又创造出“全媒体”的词汇,一再耽误在概念制造的幻影中,甚至于把这种幻想当作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的一个又一个“成果”。令人懊恼的是,传统媒体仍在原地踏步。微博与传统媒体如何交集,类似过往那样的焦虑又已经产生。但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因为,微博并非传统媒体有能力兼并的对象,更遑论虚假的兼容并包。

  所以,与其说微博是传统媒体的挑战,不如说是一记重重的警示。

  尽管源自互联网的警讯频繁传来,但从信息不可封锁的特质上看,以twitter 为代表的微博技术可以说开始了一个我们的新时代。而这次警示的内容是:信息传达出现了有力的替代形式,传统媒体要避免“因人们的厌倦而崩溃”。新闻界不愿相信这种崩溃理论,这总让人怀疑旧新闻观并不理解人类生活。

  针对互联网的早期威胁,报纸自认为失去的不过是渠道,内容仍在握。可在微博的涤荡下,报界在内容受关注度及受众的规模上一并下降。报纸对它所声称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具备完整的掌控。传统媒体维持影响力,唯有配合微博的趋势,兑现“拼图式”的分布和传播:将富有竞争力的内容碎片化,嵌入微博的信息传输节点,在那里进入人际的勾连中,让新闻能被使用。

  以南都为例。它在“传统门户网站”的传播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这种限制看不到被解除的希望。对“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而言,它们并不在乎这种限制是否消失。实际上,南都及其新闻品牌在网络上被遮蔽了,阅读率在下滑。与此同时,南都在 SNS类型网站的知名度却很稳定。但在那里,南都并非作为一张报纸存在,成了信息源之一,报道和评论被有选择地相互传递。

  社交网络给传统媒体的网路突破提供了灵感,然而即便热切如南都这样的报纸,在技术上都没能做到友好对待微博环境。报纸不能将成为庞然大物作为理想,因为原子化的个人在那里,新闻要去追逐,要去成为原子化个体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报业应对网络竞争时所订立的全架构思路,只会让报纸变得更加难以接近。新闻应该更锐利,其锋芒足以触到微博中的每个人。

  微博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身处其中的人们很可能既写博客,也在 Facebook 、twitter上面,甚至出没于讨论版。有人的地方就有微博,微博里是完整的江湖。像南都和南周这样的报纸,需要做的不是战胜微博;既然所有人只是换了形态存在,“两南”就要根据不同的介质去分配影响力。报纸不该狭隘地坚持自身的面目不动摇,要能够适时适当地变形,就像盐溶于水。

  报界谈融合已有十多年,问题是没搞清楚融合什么以及怎样融合。更可悲的是,报纸在融合中没有真正理解人的身形,要么把人都当作死人。微博时代对此提出了抗议和怀疑,它指示了人是以何种方式相遇,以及通过什么因素相互维系。这样想来,对微博的约束并不能真的遏制什么。微博所创造的人际联络不再依赖新闻,微博就是行动,新闻最需要改造自个的新闻观。

  报纸的微博化存在注定要分裂。形式上再也不符合报纸的定义,而形式上的进化只为了跟随那些需要它的人;可在气度上却坚持那个新闻理念的核心。而且,这样的分裂状态要彻底同步。裂变得不够充分的举动,都会让报纸一点点错过在网络时代的机会。微博让人看见更多同类。如此,那么要筹划的就不仅仅是报纸的变革问题,而是人在社会中是否被尊重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