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薛涌:假论文横行并非仅是指标之过

http://www.CRNTT.com   2010-01-07 14:13:18  


假论文横行,除了严苛的论文发表指标,正是高校盲目扩张的结果。
  中评社北京1月7日讯/上海《新闻晨报》1月6日刊载旅美学者薛涌文章“假论文横行并非仅是指标之过”,文章指出,假论文横行,除了严苛的论文发表指标肇祸之外,还是高校盲目扩张的结果;学术进步是个非常缓慢的积累过程,不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中国经济起飞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靠资本的推动,这种对投资的迷信,也被搬到学术和教育界来。内容如下:

  最近有报道说,在中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指出:滥下论文指标,导致了买卖论文与非法学术期刊等种种乱象。他的研究表明,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背负论文发表指标的人数达到1180万。排除部分人员非必须每年发表的因素,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有发表需求,却注定没有机会,因而只能求助于网上或网下的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据此,沈阳教授质疑称,明知期刊容量有限,全国大大小小的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为何还要给学生、科研人员、公务员甚至普通职员下达严苛的论文发表指标? 

  在我看来,沈教授的话只说对了一半。我这里不妨把沈教授没有说的另一半话说出来。因为这一半更重要:假论文横行,正是高校盲目扩张的结果。 

  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当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造就的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铜烂铁。如今的高校扩张,和当年亩产万斤粮、大炼钢铁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最后的产品,当然也就是假论文了。

  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学术体制和论文出版制度非常严密,周期也很慢。比如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经常是一个学者多年研究的果实(其中还可能包括长期的实地调研)。这一点,你从论文底下的致谢中就能看出来。就是这么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发表也非常困难。比如我所在的历史领域,哪怕你的论文非常有原创性,完全符合发表水平,一般审稿的最短时间也是半年。这期间,人家要找三位匿名审稿人阅读。这三位学者,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很少能按时完成审读,拖拉一两年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有幸通过审查,你还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修改,不修改的地方也经常需要解释。交上稿子后,再等一年半载才能发表。所以,一篇上好的论文,如果在提交后一两年内能发表,已经是非常顺利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