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香港应在磨合中融汇中文简繁体

http://www.CRNTT.com   2009-04-19 12:04:27  


简繁体的融汇,需要时间,也应有一定的标准。
  中评社香港4月19日讯/《大公报》今天登出余剑锋的文章“简繁体字在磨合中融汇”。作者认为:“在香港推行简体字实属不必要,效果只会像要求内地将简改繁一样,不但对市民造成不便,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冲击。香港与内地的交流活动频繁,“识简写繁”应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而随着不少内地学童进入香港而带来的简体字冲击波,令香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受到影响而有所收获。其实,配合内地学者提倡的‘识繁写简’,中国文字不论繁简,就能为所有中国人所掌握。”文章内容如下: 

  对于中文文字恢复繁体写法,社会向有讨论,北京两会期间也有政协委员以提案方式提出来,但相信内地不会改变目前使用简体字做法恢复繁体字,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经过数十年使用,不止一代人对繁体字已经生疏,要强行改过来代价十分大,二是简体字的确有方便书写的特点,历史上的书法家笔下也有不少简体字。然而,对于一些的确简过了头的字,纠正已成必行,也是对当年文字改革走得过快而没有注意到对中国五千多年文化造成伤害的一种纠正。

           内地“复繁”代价太大 

  有人情绪化地指责内地文字改革不负责任,事实上并非如此,国务院1977年取消第二批简化汉字就可以说明问题。第二批简化汉字由于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被取消,而不推行汉字拉丁化也说明对汉字的重视和尊重。不过,在目前内地推行简体字已数十年的情况下,要强制恢复使用繁体汉字,除了代价太大,还有实际上很难做到的困难。第一,全国十三多亿人要重新学习繁体字不易行得通,即使以行政命令也未必可以令已习惯了写简体字的人花力气便能全面改过来。第二,文字改革再回头放在恢复繁体字上,给面对迅猛资讯革命冲击的青年一代造成无谓压力,得不偿失。第三,联合国已将简体字作为中文标准范体,改回繁体字不但需要重新备案,而且容易对中国文字产生反覆多变的质疑,令某些对中国文化“另眼相看”的人有机可乘。 

  不过,第一批简化汉字的确也有不少需要改正的字。最近有消息,教育部会对汉字进行规范调整,而且已进入行政程序,其中的一个特点是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汉字重新定位,纠正确实容易出错或造成理解失误的情况。具体而言,有三种简化过头的情况已被重视:一,同音替代。譬如干犯、乾(干)净、干(干)部、主干(干),都用同一个“干”字就显得过于简单,不利理解。二,符号代替。像邓字的又部,灯字的丁部,在繁体字中都是登,简化之后,反而成了三个字,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同样不利理解。三、草书楷化。一些简化字是用草书代替正楷,但问题就发生在草书与楷书有很多地方不协调,失去说服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