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没有终点的冲突,巴以悲剧何时了?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08 15:30:06 |
在地面战方面,究竟是哈马斯的优势大还是以色列的优势大,我认为不能做笼统的比较。巷战更能体现战斗意志和军事技术,而以军在空战上的装备优势比较明显。同空中轰炸相比,进入地面战,是结束了哈马斯单方面挨打、以色列零伤亡的现象。一般巷战是防守方占优势,哈马斯的作战方针是白天混入平民区,夜晚出来作战,但以色列这几年也改善了巷战装备,比如适用于夜间作战的夜视仪等,再将战场电源切断,那么防守方利用黑夜作战的优势就大打折扣。另外,以色列将废旧坦克改装成防火能力强的装甲车,轻武器阻击下造成的伤亡就减少了,以色列军配备的90度角拐弯枪对防守方也是不利的。 顾正龙:现在哈马斯的情况非常困难,我认为开展地道战是不成气候的。哈马斯要抵抗,武器和装备都不是以军的对手,后者在军事、战略、技术上都胜出一筹。以色列如果真想占据加沙,是有这个实力的,但现在基于阿拉伯民族情绪它不会这么做。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巴方伤亡惨重,但以军士兵伤亡很少。冲突的结局是毫无悬念的。一个真正有悬念的问题是:以色列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打到什么程度才收兵?我认为之后的收场会很有戏剧性,阿拉伯国家的态度、奥巴马的态度都有待观察。总的来说,中东局势不容乐观,不指望很快看到曙光。 《新民周刊》:以色列能否彻底摧毁哈马斯? 顾正龙:尽管西方打压哈马斯,不承认它,但哈马斯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以色列不可能完全打垮哈马斯,因为哈马斯的大本营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但以色列这次行动会重创哈马斯,对其军事设施造成重大打击,当把其有生力量收拾得差不多时就收兵。哈马斯的处境会更加困难。 哈马斯可能会东山再起,毕竟它在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还有影响,要把它完全从民众心中抹掉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战争。 另外,阿巴斯也不见得希望以色列把哈马斯完全干掉,不然他在巴以谈判桌上就失去一张讨价还价的底牌。目前阿巴斯很难把巴勒斯坦各派力量组织起来,他也需要争取民意,更好地团结内部,控制加沙,所以把哈马斯完全干掉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好处。 《新民周刊》:现在加沙的基层民众极度缺乏基本的生存资源。在这种状态下,您认为巴勒斯坦人还会继续紧跟着哈马斯么? 殷罡:在开战以前,由于哈马斯引进了现代化火箭弹,加沙周边40公里范围都在其射程内,所以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已经开始疏散人群。以色列发动军事行动是为了以色列的安全着想,舆论压力是放在第二位的。每次以色列打击哈马斯都会有平民伤亡,幷激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但它不可能因顾及舆论压力而放弃打击。 哈马斯所谓的反抗以色列占领的举动,大多数是针对平民的自杀式袭击,包括公共汽车爆炸、在人口密集区引爆炸弹等,都是在1993年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以后。巴勒斯坦选民是不赞成哈马斯的对外政策的。 在我看来,2006年哈马斯之所以当选有三个因素。 其一,上次巴勒斯坦地方委员会选举是一场无规则的选举。根据选举候选人资格认定标准,候选人必须遵循相关宪法、基本法和相关法律。但哈马斯不遵守“奥斯陆协议”,又参加选举,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发生的。但美国总统小布什对哈马斯抱有幻想,为了把它拉入和平进程,而向以色列施压,同时阿巴斯也渴望哈马斯能进入权力机构框架内,所以哈马斯当选了。 其二,法塔赫之所以落选,是因为其官员缺乏监督,贪污腐败,欺行霸市,激起了民愤,导致巴勒斯坦人失望。而哈马斯则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救助,所以有能力通过慈善等方式争取民心。 其三,哈马斯受惠于巴勒斯坦选举制度。巴勒斯坦实行“两票制”选举:一是中央选票,也就是巴勒斯坦地区不分选区,投票选出拥戴的政党,第一轮选举法塔赫及其同盟胜出;另一个是小选区选票,选各选区立法委员会代表,这是由各选区有感召力、有影响力的人选出来的,这样哈马斯同盟中的慈善家、医生、教授等非武装人员就比法塔赫组织中的警察、局长等更能赢得民心,在这一轮中,哈马斯大胜,法塔赫打败。两次加起来,哈马斯就获得选举胜利。 现在哈马斯内部存在动荡,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存在矛盾,选民心态也有变化。2006年选举后,曾有民调机构调查显示,支持哈马斯的78%的选民都希望哈马斯改变对外政策。所以说,巴勒斯坦选民赞同哈马斯的内政,但不赞同哈马斯的外交政策。 平静时期的加沙文化生活 哈马斯曾经让加沙人感到安心,幷借此打败法塔赫赢得大选,如今却让许多加沙人又觉得不安全了。 去年9月,加沙城中部,一个喧闹的街区昏暗店面里,金属货架上摆放着赞美哈马斯、法塔赫和伊斯兰圣战的录像带,上面积满了尘灰;在它们旁边,CD盒封面上的拉丁歌手詹妮佛•洛佩茨撅着嘴巴看着店里的顾客;货架上还有盗版DVD,像《通缉犯》、《全民超人汉考克》、《别惹佐汉》之类的电影还未正式在影院放映——《别惹佐汉》讲的是一个以色列突击队员为实现去纽约做发型设计师的梦想而伪造自己死亡的故事。 这家叫做“新声音”的碟片店是32岁的Amer Kihail开的。在哈马斯统治下的加沙人也会买西方音乐唱片、看西方电影吗?“当然会了。”Amer的神情看起来不容置疑。 哈马斯占据加沙,以色列封锁加沙,加沙人还时常要应付食物供应紧缺问题,他们在精神层面确实需要放松。在许多人看来,文化已经成为了生存必需品,尤其对年轻的加沙人来说,卫星电视、电脑网络、音带碟片是冲破检查哨点看世界的窗口,是联系阿拉伯世界、联系西方世界的桥梁。而哈马斯认为,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政权,控制加沙,文化是一个关键的争夺战场。从加沙一家普通唱片店,就能看出这片地区乃至周边区域对文化的倾向和选择。 从文化角度而言,加沙和我们想像的很不一样。加沙人可能不喜欢以色列人,但会在以色列工作;他们不关注犹太文化,却向往体验西方生活,这点又和阿拉伯人不一样。这样的文化观也微妙地作用于加沙人的宗教和社会生活。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