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中评论坛:纪念九二共识三十周年

http://www.CRNTT.com   2022-09-02 00:16:30  


王英津
 
   王英津:两岸践行“九二共识”30年的历史经验

  尽管“九二共识”是台湾学者苏起在2000年提出来的概念,但“九二共识”的历史与事实早在1992年香港会谈时就已确立。“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界定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两岸关系性质,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2005年“胡连会”以来,“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官方文件中的高频使用词汇和两岸研究界经常使用的基本概念。

  回顾两岸践行“九二共识”30年的发展历程,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取得丰硕成果。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协商谈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共识。两岸交流品质和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直接三通,签订了ECFA,两岸共同生活圈初步形成。两岸在彼此尊重、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化交流平台,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重要成果。首先,两岸之间建立了一系列官方和半官方机制,成为两岸执政当局互动和沟通的重要管道。这些机制有利于两岸双方充分获取对方资讯和利益关切,减少误判,进而形成有效的两岸共同治理平台,促进两岸一体化进程。其次,在两岸互动过程中,除了形成了以上官方和半官方的机制化平台外,还形成了一些效果明显的民间互动机制。30年来,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互动合作的政治基础。2005年国共两党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共识,此已成为两党交流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础。随着2008年5月国民党上台执政,两党共识日渐发展为两岸共识,进而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的政治基础,动摇或偏离了这一基础,两岸关系发展就会受到冲击和挑战,进而直接影响到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自2000年以来,“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代名词,并见之于两岸官方文件。实践表明,两岸互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均是基于“九二共识”这一基础。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事实表明,只要遵循“九二共识”的基本精神,两岸关系就能顺利,台海和平就能保障,一旦偏离或背离“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会出现波折、倒退甚至危机。2015年3月18日,马英九与海外媒体茶叙时说,两岸关系与“九二共识”“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这是对30多年的两岸关系发展经验的精辟总结。“九二共识”不仅是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楚,而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处理两岸关系不可替代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基本策略。为避免两岸关系发展被“一个中国涵义”之争所绑架,大陆方面把一个中国原则与一个中国涵义区分开来,并作为两个层次的问题来处理,主张两岸政治谈判前,双方先共同将一个中国原则确认下来,这是两岸事务性商谈的政治基础,而一个中国涵义之争则可以先搁置起来,留待以后再讨论。搁置一个中国涵义之争是针对当时具体的国内外环境和两岸关系的实际以及特定历史阶段而提出的策略之举,是针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事实表明,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搁置一个中国涵义之争,为两岸事务性商谈营造了政治空间,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汪辜会谈”及后来马英九时期两岸商谈的成功举办均一致表明,只要双方能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什么问题都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行协商。2015年11月7日的“习马会”也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成功范例。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九二共识”是两岸在解决复杂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智慧,虽然双方一直对它的意涵存有争议,但双方通过求同存异,便使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妥善处理,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九二共识”作为国共互动的政治基础。可以说,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求同存异”已成为推动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