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汪毅夫:台南延平郡王祠

http://www.CRNTT.com   2022-04-18 00:05:00  


图,沈葆桢《题“延平郡王祠”联》,陈孔立书。(来源:汪毅夫提供)
  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作者 汪毅夫)话说清代光绪元年(1875)新春正月十日,清廷批准台湾官、绅沈葆桢等人的“奏请”:“建祠追谥”以纪念“忠烈昭然,有功台郡”的“明故藩朱成功”即郑成功。于是,生前得明朝赐姓(所谓“国姓”即明宗室姓氏朱)、封王(封为延平王,又称延平郡王)恩荣的郑成功,身后有了清廷追授的“忠节”谥号,幷在台南有了第一个官建的纪念馆“延平郡王祠”。说起郑成功的纪念馆,在台湾已经先有民间“鸠资”建立的“开山王庙”。台南文化名人谢雪渔在《思慕民族英雄》(1945)一文里说:台湾“漳、泉籍民之祖宗,多隶王之水、陆军籍,从征兰人(汪按,荷兰人)而来。慕王之意气,鸠资立庙,榜为开山王庙,岁时伏腊,馨香俎豆。王甚威灵,祈祷辄应。遂为一方守护神”,郑成功在民间俨然一个“神的存在”;又说:“清季沈葆桢中丞巡按渡台,奏请清廷,为王勅建专祠,以励忠节,以振民风。清廷钦准,乃举乡绅十人,各董其事。先严时泰公亦董事中一人”。除沈葆桢及谢时泰等台湾“乡绅十人”外,台湾官员夏献纶、周懋琦等参与联名奏请,当年在本籍居住的台湾宜兰进士杨士芳“禀请”沈葆桢奏请,亦与“建祠追谥”有力焉。摆事实是为了讲道理。近年,台湾岛内有一种说法,谓“民族英雄郑成功”是大陆捧起来的。上记史实告诉我们,郑成功也是台湾官、绅、民共同纪念的民族英雄。

  台南延平郡王祠当年的祠祀原则也颇值得关注。谢雪渔记:“初之中殿塑王坐像”,两廊分置位牌以从祀。“祠以效忠孝节义为主。祠王之母不祠王之父,以王之父芝龙背明降清为不忠,王之母在王故乡石井,被清围攻死难为义。沈中丞作楹联云:石井满腔血,瀛岛寸草春。纪实也。又祠王之孙不祠王之子,以王之子经,抗父命为不孝,王之孙克臧,为诸弟谋害死义,其妇殉夫死节。沈中丞亦有楹联云:夫死妇必死,君亡明乃亡。亦纪实也。宁靖王及五妃,于克塽降清俱尽节,故亦祀之。此祀之利也。自是列为祀典庙,春秋二季、安土之日致祭焉。”

  现在简要讲述郑成功的封号。关于明代封王,明代宗藩制度里有同姓(明宗室姓氏朱)和二王(王的封号分亲王和王)的规定。郑成功先后得赐姓、封王的恩荣,赐姓以后人称“赐姓”或“国姓”、郑成功和朱成功,因而合于同姓封王的规定;郑成功受封的是王号是延平王,又称延平郡王。延平郡即今福建南平,但“延平郡王”同“南平市领导”完全没有意义上的关联。因为明代宗藩制度还有“列爵不治民,分封不锡土,食禄不治事”的规定。至于清代封号,《清实录》康熙五十六年(1717)九月二十二日记:“上谕大学士马齐曰:从前海贼郑芝龙投顺,本朝用为内大臣,令伊作字招降伊子郑成功,若果投顺,即以海澄公见授,伊竟不从”。康熙帝说的是,清顺治十年(1653)五月清廷“封郑成功海澄公爵,封公不言等(汪按,公爵分超等、一等、二等和三等)”,郑成功拒不接受的故事。在郑成功逝世后213年,清廷应台湾官绅“建祠追谥”之请,追授郑成功“忠节”的谥号。这也是应当关注的史实。

  附带言之,谢雪渔(1871— 1953),即谢汝铨,台湾台南人,“家于延平郡王祠畔”,才高名重的秀才、诗人和报人。当台南举人蔡国琳在延平郡王祠设馆授徒,谢雪渔和汪春源(后来成为台湾进士)同出于其门下,同学于延平郡王祠也。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