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社:两岸共同媒体 两岸共同事业

http://www.CRNTT.com   2019-03-17 00:04:09  


 
  当我们以“井水不犯河水”之说来照顾部分台湾人民对统一之后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心理时,我们可能会忽略另外一大部分台湾人:他们对全体中国负有使命感,对包括在大陆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自认为有能力帮助整个中国实现复兴;如果他们因为井水不犯河水而被拒绝,他们会有一种不是完全中国人的感受。从80年代开始,包括台、港、澳在内的全体中国整体走向富强,这其中更凝聚着在台湾岛上生活的中国人的杰出贡献。这是一段由合力推动的历史,我们应当在更多的场合综合地而不是分别地表述这一历史,其中包括对台湾社会的进步、台湾人民对全民族成长的贡献的肯定。肯定台湾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即使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台湾进行的。特别包括他们在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在吸取西方文明方面具有特殊的经验。肯定和赞赏也是一种引导。

  以上观察和思考我是在2003年一次台湾民情研讨会上进行了表达。我在会上很真切地阐述,我们需要重建台湾社会的统一动力,共同的远景设计对“分治和解”的双方趋同产生动力作用。中国人正经历一个再创辉煌的年代,两岸中国人曾经各自完成了对本社会的转型。在现有的交流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设计未来进而共同实现之的方式创造出一段可以供后人分享的共同历史。

  我们应当思考创建以下条件:1、文化传播以及两岸思想的交流;2、两岸文化人的存在;两岸文化人意即,同时具有台湾和大陆的文化经验的文化工作者。其文化的创建在于源于两岸,高于两岸。3、两岸共同媒体的创建。台湾的新闻媒体主要以台湾社会为对象,两岸之间缺少交集,并形成文化圈的分离。两岸共同媒体应当将政治纷争淡化,更加注意两岸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交互。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媒体应当是以文化和经济为主要内容,以创立文化共同性为目的。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

  我当时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工作,表达这些想法的确是自己内心的所思所虑,但基本还是属于纸上谈兵的范畴。在会议的当天晚上,参加会议的郭伟峰先生找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我才知道他已经有了创办两岸媒体的初步想法。郭伟峰介绍说,汪道涵先生提倡并推动在香港创办《中国评论》月刊,其思想为成立中国评论通讯社提供了指导方向。早在1998年,汪道涵就指示如果条件成熟,应该创办网络媒体。如何在一本两岸发行的智库杂志的基础上,具体构建两岸共同媒体?郭伟峰先生一直在思考。那天晚上我们两个几乎聊了一夜,从台湾的蓝绿差异,统独之争,谈到两岸文化再造,两岸媒体的形态,也谈到欧盟发展的经验。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感到了伟峰先生正在形成他的改革“路线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