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发展六大规律及未来趋向

http://www.CRNTT.com   2016-03-15 08:14:57  


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体制,只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电/建立在对“十二五”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作出的回答是:“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前线》杂志发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文章表示,认识中国经济规律可以使我们把十分难以理解的秘密,变成十分简单明了的道理。历史告诉我们,以往的失败就是自己瞎折腾,未来的中国之路不能再瞎折腾。认识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就不会瞎折腾。

  一、认识规律

  文章称,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体制,只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一直在探索并将继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是一个不断挑战与不断应战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如果要真正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路,需要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已经展现给我们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呢?怎样反映过去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这一规律的总体认识?这包括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国情依据。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作出了明确的判断: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并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此时中国是世界上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属于世界低收入水平、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该报告还前瞻性地指出:中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当前,中国已进入世界上中等收入阶段、高人类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HDI指数大于0.700)阶段。未来时期,中国将向世界高收入阶段、极高人类发展水平(HDI指数大于0.800)阶段迈进,尽管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但是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不同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相融合、相促进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经济,这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定义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中国作为世界性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直到五十年代初才开始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它的初始条件、发展起点和发展过程既不同于西方的私人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式的国家经济现代化,而是经历了先是五十年代的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后的混合工业化,这包括城镇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国家工业化(国有经济)与私人工业化(非国有经济),再到21世纪以来的“新型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以及“四化同步”,即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未来还是“五化同步”,包括了“绿色化”。这意味着中国不仅要同时完成发达国家花费几百年时间所先后完成的“四化”,还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创新中国特色新型“五化”。

  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中国一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落伍者,曾是“一穷二白”的国家,又作为世界性科技革命的追赶者,是实行自主创新政策的极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六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创造发明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实行了“科技立国”战略、“科技兴国”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现在又在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历了通过对外开放实行“拿来主义”方针,利用了“后发优势”,鼓励本国技术再创新(包括引进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等),提倡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实现了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明专利申请第一大国、国际发明申请专利第三大国,从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追赶者成为创新者、并驾齐驱者,在某些方面正在成为引领者,并为21世纪世界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先富论”到“共同富裕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既要利用不平衡性,又要解决不平衡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富论”阶段(1978-2001年),以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先富论”为标志,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现代化“两步走”为核心目标,并如期实现了这一目标;二是转向“共富论”阶段(2002-2020年),或向共同富裕方向的过渡阶段,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为标志,逐步消灭贫穷,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再到党的十八大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三是2020年之后全面迈向共同富裕阶段,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阶段,可以简称进入“共富时代”。这是中国道路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展主题、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和最大的发展任务。

  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国策,建立开放型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从1978年之后,先后经历了从封闭到半开放,再到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全面开放;从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让世界投资中国,到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行“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投资世界;从建立外向型经济到建立开放型经济,再到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从参与地区治理到参与全球治理,带头大力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特别是带头推动互惠签证)和互联互通,并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29位;到2013年,中国取代美国从1913年以来世界第一大贸易体的地位,已成为世界140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处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一个与世界共命运、共成长、共繁荣的中国,其自身的定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发动机、世界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世界贸易(货物和服务)的最大市场、世界创新的最大贡献者、世界经济治理改革的领导者。

  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经历了六十多年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的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对中国现代化与经济发展这个“自由王国”的改造,越来越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规律这个“必然王国”,至少缩小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减少失败的概率,大幅度提高成功的概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