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15-11-21 08:40:17  


强调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保护企业和个人的权益(包括产权、自由选择权和平等交易权等)的供给政策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制度创新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紧接着,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表述。供给侧改革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意味着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路有了重大转变。

  大众日报发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赵志耘文章表示,经济增长的动力既可以从需求端去寻找,也可以从供给端去寻找。但长期以来,中国由于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经济增长一出现问题就习惯性地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提振经济。但这些政策和措施只具有短期效果,而且副作用和后遗症多。当这些副作用和后遗症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不但需求刺激的效果越来越弱,而且影响到经济的平稳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从供给端来寻找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端“三驾马车”均显疲态

  文章分析,从需求的角度来看,GDP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也是得益于三驾马车的有力拉动。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这三驾马车同时出现动力不足。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地减速,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四年。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6.9%,比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降低了5.2个百分点,降幅高达43%。经济这么长时间的大幅减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出现。长期以来,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三驾马车总有一驾或两驾马车动力比较强劲,可以弥补其他马车出现问题而带来的动力不足问题。而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则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呈现出疲乏的态势。

  从出口来看,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小出口企业尤为困难。此外,由于发达经济体实行“再制造业化”战略,鼓励产业回归并且更加重视扩大出口,东盟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加快发展外向型产业,中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和竞争压力都大大加大,订单向外转移的趋势明显。据海关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10.24万亿元,比去年同比下降1.8%,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严峻局面。

  从投资来看,受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短期内房地产市场难以走出低迷,制约了投资和相关行业增长。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加杠杆”投资能力有限。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速下滑至10.3%,创2000年以来新低。

  从消费来看,受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等因素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低,消费需求萎靡不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约在65%~70%之间,而中国只有50%左右。居民收入偏低,再加上社保的不完善,必然导致消费潜力得不到释放,就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足够的动力。

  通过减税、放松垄断、减少管制等,解除“供给约束”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总需求调整受到越来越多制约。外需增幅无法回至全球金融危机前;消费需求短期也难以大幅提升;投资需求受资源、环境以及政府债务等因素的约束,刺激空间也明显缩小。但是,如果跳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决定增长的分析框架,从供给方面着手,就能找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就全部经济看,供给是需求的惟一可靠的源泉,没有供给就没有需求,没有出售产品的收入,也就没有可以用来购买商品的支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原本不是问题,但回顾近十几年来中国历次调控的结果可以发现,总需求调控之手频繁出击,事实上并没有熨平周期,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放大了经济的波动,而且使经济周期越来越短。不仅如此,过往每一轮“强刺激”过后,都难免遗留下大批的过剩产能、银行不良资产和地方政府债务。更进一步讲,当经济政策的眼光被过多地吸引到总需求和短周期管理方面,就难免造成对供给面和经济深层次改革措施的忽视。

  短期来看,有效需求决定了经济增长,而从中长期来说,经济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就能使经济持续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