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智库杂志:香港与内地需形成命运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15-11-13 00:22:24  


 
  历史记忆:中国人?香港人?

  谈论今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关系,离不开两地错综复杂的历史牵连。今日两地间出现的诸多摩擦,乃至冲突,有不少是历史的种子结出的苦涩之花。从19世纪40年代英国攫取香港到1997年把香港交还给中国,香港在行政管理上脱离中国长达150多年,这种“脱离”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政治经济上的,更是社会文化、日常感情上的。香港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下,与中国内地的关系从熟悉到隔膜,从“家乡”到“他乡”,基本经历了“家在内地——家在香港(香港本土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中国成为疏离的‘他者’——主权回归,人心难归”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历史记忆,香港对20世纪80年代的中英谈判,《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基本法》的颁布,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等与香港未来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的看法也与内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为回归后两地关系的发展投下阴影,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回归前,还是回归后数年,双方都没有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就两制对接、两地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月,英军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江宁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此后,英国又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续增条约》)、1898年的《拓展香港界址专条》获取了九龙半岛和新界的大片土地。至此,香港与中国在法律和行政管理上分离,但由于英国人主要是利用香港打开对华贸易,所以并没有在香港投入太多,且边境开放,人员自由往来,到香港的人多是出于“搵食”考虑,根基仍在内地。因此,从1841年到清王朝的覆灭,乃至中华民国时代,香港与内地在社会文化上并没有明显的分野。殖民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及对华经济利益,希望在香港塑造一种华洋共处、互相合作的局面,实际效果也确实如此,如20世纪20年代省港大罢工期间,一些华人精英主动协助英国殖民政府恢复社会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利用中国国内矛盾,继续霸占香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的政治意涵陡然突出,它成为世界上主要力量的竞逐之地、远东最大的情报中心。英、美、日、苏,中国的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利用这个城市收集情报,谋取政治经济利益,如美国希望英国保持这块殖民地,视香港为围堵亚洲共产主义力量的桥头堡,英国希望利用香港与新生的共产党政权“做生意”,中国则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利用香港分化英、美。1949年,港英政府颁布《1949年移民管制条例》,开始实行边境管制,限制中国内地人进入香港,并为香港居民发放身份证。这次立法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对抗刚刚成立的红色中国,但客观上也为生活在香港的华人建立起一种独立于中国内地人的身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