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专论:习马会之三重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5-11-11 00:12:15  


  中评社北京11月11日电(作者 王丰收)“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首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初觉意料之外,但却情理之中,既属神来之笔,却也势在必行。此举能够博得两岸及海内外舆论的一致肯定,绝非两岸领导人一意孤行,实则是其对于中国及世界大势深思熟虑的结果。

  历史的评价需要在心灵中理性的反思。“习马会”源于两岸领导人对于既往历史的反思所采取的政治决断,其中因为充满着两岸全体中国人对于会面的反思而获得了民意加持,最后在将来对此事件的反思中获得历史意义的评价。反思一以贯之,却也各具形态。

  第一重反思在于应时性(responding-in-time)。英雄造时势,沧海自横流。两岸领导人站在为民族负责,为历史负责的高度,抓住了历史进程中转瞬即逝的良机,选取了具有历史渊源而无政治敏感的场所,基于两岸人民渴望和平发展的意志和愿望,进行了果断的政治抉择。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尚需勇气和智慧使之成行,“习马会”表现出了两岸领导人英雄般的自主性和使命感,实在是两岸之福、民族之幸。这是精神维度的历史反思。

  第二重反思在于共时性(synchronic)。时来天地皆同力,众志成城期可成。“习马会”是历史的瞬间,确是凝聚了两岸全球全体中国人的信仰与愿力。历史的瞬间开展开来成为无数空间的扇面,成为两岸全体、各层、无数中国人高频、多元、瞬时的政治参与、表达与集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指人民是历史进程的目的因和动力因。英雄可造时势,但却离不开人民大众的支持和认同。信息化时代创造的瞬时空间使得历史可以定格于一点,然后产生宇宙大爆炸的威力,进而推动历史向前迈动一大步。看得见的历史成为历史的见证,参与过的历史成为历史的进程。对于“习马会”的共时反思与参与成为“习马会”真正能够创造历史的场域。这是空间维度的历史反思。

  第三重反思在于历时性(diachronic)。前世之事,后事之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历史的意义绝非当下可以断定,事件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在历史时空的坐标系中被真正地赋予位置。“习马会”产生的爆炸性效应,只有在长时段的考察之后,才会真正显示自己的身影。“习马会”是两岸关系的标志性事件,已属基本共识。但是其在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的过程中,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形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习马会”会获得怎样的历史评价,尚需时日。不过历史记忆已然诞生,只等两岸同仁共同发掘和发展其中的丰富意涵,使之成为活的历史,人的见证。这是时间维度的历史反思。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