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八条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15-11-08 08:18:40  


 
  五策:稳定楼市,组织中国版住房银行,盘活存量,惠民生去库存。

  房地产既不应该被神圣化,也不应该被妖魔化。短期来看,房地产不稳则中国经济难稳。中长期来看,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只有55%,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对政府来说,房地产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必须想办法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支持信贷融资。

  对此可以考虑尽快成立中国版的住房银行。通过购买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盘活信贷资产存量,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其放贷意愿。同时改变保障房供应模式,购买存量,加快消化商品房库存。

  此外,要矫正房地产市场的制度扭曲:增加城市开发中住宅用地比例,降低购房成本;改革户籍制度,让人户分离的农民工真正实现城市化,为合理的购房需求扫除障碍。

  六策:推广PPP,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科技转化。

  通过PPP和混合所有制加强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向社会资本让利,是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困境的必然选择。对中国来说,国企私有化并不现实,更现实的是混合所有制。而PPP就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此有必要厘清中央层面的PPP顶层设计与领导机制,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改善PPP制度环境。理清价格机制、财政承诺和预算衔接等问题,以立法的形式保障社会资本的利益。

  另外,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2.01%,与韩国、芬兰等国家接近4%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技术创新一方面需要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激励,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整合和支持,尤其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短时间攻关。建议在现有的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基础之上,组建独立的国家级科研创新中心,采取市场化管理模式,并结合各地禀赋和技术优势进行布局。

  七策:守住底线,打破刚兑、清理不良资产,传递风险信号,顶住压力倒逼改革。

  货币政策失效的症结在于商业银行惜贷,商业银行惜贷的症结在于不良资产。存在症结的商业银行体系就好比出现了癌细胞的患者,不良资产就是癌细胞。医生目前开出的药方是严控癌细胞扩散,即严控不良资产、考核不良资产率,患者也出于恐慌少吃一切可能致癌的物质,导致惜贷情绪严重。

  这种方法看上去无可厚非,但实际上仅能用来预防。在癌细胞已经产生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反而会加速病人体质弱化,形成恶性循环。建议监管层和银行管理层提高风险容忍度,发挥逆周期调控的作用,不要顺周期强化银行的惜贷情绪。与此同时,加大坏账冲销的力度,提高速度;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剥离有毒资产;通过多种方式补充银行资本金,加快不良资产的资产证券化。

  经济下行已经无法支撑刚性兑付,弊端愈发凸显。借鉴韩国的经验,建议抓住机会,倒逼改革破局,让大而不倒的企业倒下去。不过也要为此建立配套的社会安全垫,防止次生社会危机发生。

  八策:制定规则,主动二次开放,强化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

  新常态下的第二次开放必须要有不同于第一次开放的新思路。过去对外战略的重点是“韬光养晦”,被动接受规则,现在的重点要转向“有所作为”,主动改变规则。从历史上看,一旦一个经济体跻身全球前列,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是必然选择。

  为此,首先要主动改变多边贸易制度:一方面加快与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自贸区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多边贸易协定和贸易区建设。

  其次是要主动改造多边金融机构。中国现在也需要自己的金融阵地,必须推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比如加快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改革,修改美国的一票否决权;再比如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上合组织银行等国际投融资平台的建设。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