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中日谁在让步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10:15:27  


 
  在这100多年里,日本建立起了对中国巨大的心理优势,几乎涵盖所有方面。可是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突然间就超越了日本,并在短短四年间,中国的GDP就相当于日本的1.9倍。随着经济崛起而来的是军事的快速发展以及民族主义的复苏。

  昔日的“东亚病夫”眼看就要重新成为东亚霸主,日本国民是很难接受这一现实的。借着美国重返东亚,日本整体上也出现了右倾修正主义,要求突破和平宪法,重新武装日本以抗衡中国,这种国民心理和思潮在日本舆论和政坛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导致日本政府在钓鱼岛和历史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刺激中国民意反转。

  但在中国崛起背景下,两国长期的高强度对抗,对日本来说,恐怕失要大于得。日中交恶一个直接后果,是日本不可能继续分享中国崛起成果,而且长期为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对日本安全也是一大威胁,不利于日本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国家利益。

  当然,中日对抗并非只对日本不利,对中国也同样不利。中国学界一直在讨论日本是否会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反映了中国至少是一部分人对中日对抗将会把中国拖入困境的忧虑。此外,中美矛盾是中国当前面对的一大隐患。无论中国是否有挑战美国霸权的意图并且是否做好了相应准备,持续的中日对抗只会使日本完全倒向美国,一旦中美矛盾恶化,或者日中发生战争冲突,中国面对的不是单个日本或美国,而是美日同盟,以中国现有力量,是很难同时跟美日摊派的。

  所以,中日对话与和解是双赢之举,从这个角度说,不存在谁得谁失问题,同时,也有利东亚秩序的构建,避免东亚国家选边站,对维护东亚和平有重要意义。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幻想中日关系一夜之间就得到改善。从日本的出尔反尔中也可看出,中日迈出的这步还很脆弱。因此,中日需要管控好分歧,积累互信,相向而行,不挑起新的纷争,约束国内各自高涨的民族主义。对日本来说,这尤其有必要,否则中日关系还会陷入麻烦。

  作者是中国政治评论员  来源:联合早报2014年11月18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