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必须而且可行

http://www.CRNTT.com   2014-09-03 09:27:09  


  中评社北京9月3日讯/微刺激是近三年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思路。基本措施是:推出一批铁路、公路、市政、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加快保障房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等等,以稳定增长。

  经济参考报发表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文章表示,微刺激对稳增长功不可没。2012年第三季度实施微刺激,第四季度增长率反弹至7.9%。2013年年中再度实施微刺激,第三季度增长率反弹至7.8%。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第三次实施微刺激,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反弹至7.5%。2012、2013年经济增速7.7%,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7.4%,虽不能悉数归功于微刺激,但是,不搞微刺激,近三年的增长率显然是要低于现有实绩的。尽管如此,能否将微刺激作为今后宏观经济调控的常态方式,仍然值得讨论。

  微刺激的效果在不断衰减

  文章称,观察一下这三年的微刺激,我们发现:

  1.微刺激使中国经济步入了“微周期”。这三年来,经济运行重复出现“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稳增长—小幅反弹—再度下滑”的年度周期循环。

  2.应对重复出现的“微周期”,年年微刺激的时点不断提前。从2012年的第三季度到2013年的年中到2014年的第二季度。微刺激的时效在不断缩短。

  3.虽然强调微刺激、定向宽松等措施,但基本上还是只能通过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扩张来稳定增长。过去的三年,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推出一批铁路、公路、市政、能源、环保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二是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等。微刺激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资金投入,拉动民间投资效果甚微。

  4.微刺激的经济增长效果不断递减:2012年的微刺激使经济增长率从三季度的7.4%上升至四季度的7.9%,增长率上升了0.5个百分点;2013年的微刺激仅使增长率从二季度的7.5%上升至三季度的7.8%,增长率上升了0.3个百分点;2014年的微刺激仅使增长率从一季度的7.4%上升至二季度的7.5%,增长率仅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

  5.微刺激的成本越来越大了。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8%,2013年增长13.6%,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为7.4%,但是M2则增长了14.7%,全年估计将达到14.2%。这意味着,在比2013年上半年多增加4200亿元融资规模和超过M2预期目标1.88万亿元的前提下,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还低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计算发现,2010-2013年,中国每增加1万元的GDP,需要增加投放的M2分别为1.67、2.57、2.65、3.25万元。与此同时,政府通过举债进行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也越来越弱了。2005-2008年,每新增1元政府债务,可以带来0.53元GDP增量;到了2009-2013年,则大幅下降为0.29元GDP。

  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运用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使经济增长率从低于正常的增长率回到正常的增长水平,无可厚非。然而,连续三年,都不得不实行微刺激,以保障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而且,周期越来越短,力度越来越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却不断衰减,也就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微刺激缘何使中国经济进入了“微周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