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周雷:香格里拉对话的四种叙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6-13 10:34:40  


5月30日,中方代表王冠中和美国防长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举行会谈。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讯/在新加坡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虽然没有在温和的对话气氛中进行,但是因为这次会议涉及亚太区域政治和文化认同、新崛起的力量和格局重组,它不仅会在南中国海、东盟(亚细安)、跨太平洋体系(APP)、东亚峰会(EAS)、钓鱼岛等区域性问题,继续延伸其传播效力,还可能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在本次香格里拉对话中,可以供媒体、学者、普通受众分析的角度很多,但就中国、日本、英国、美国政军界代表的讲话本身,就可以看出四种叙述模式。它通过修辞的表象,系统呈现了亚太区域的政治地理格局、历史记忆、社会心理基础、经济发展框架、政治建构动机等方面的深刻差异和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国际场域中,军事及文化外交的新规则。

利维坦政治和超国家架构

  虽然会议的组织者是英国的智库,但不可否认,美国是实际上的主宰者和议程设置者。

  在演讲的开场,查克·哈格尔感谢了11个具体的人和机构,在这个人际、亲密以及基于勤力献身(commitment)的互动式开场中,他交待了香格里拉对话中所有作出贡献的人。虽然是在新加坡的客场,他对美国同事的频繁提及和现场问候,更像是在华府进行的一场例行的战略对话会。

  哈格尔的演讲一直有一个时间框架和主轴,具体到年、月、日、早晨、下午,当然也有更为长期的时间指向。他把亚洲媒体时常提及的“美国重返亚洲”,重新表述为作为一种既成事实的“亚太再平衡”主宰者。

  在这一意义上,如果中国感觉美国演讲在大篇幅指责和针对中国,其实有点过度估计——美国近期体现在奥巴马西点军校讲话、香格里拉对话、G8减1峰会(而不是G7峰会)、诺曼底登陆演讲等多个场合的外交表述,一直在处理一个后霸权时代的新美国全球秩序的问题。有趣的是,美国没有提“新美国”这个概念,相反被日本借去,且用直白的语言表述出来,安倍称之为“新日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