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环境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的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4-16 08:38:42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讯/在整体流动性偏紧、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实质性转向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实施创新性的政策组合工具,以切实降低不断抬升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资源配置之间找到合理均衡。这正是周小川行长在2014博鳌亚洲论坛“央行的未来”分论坛上所说的中国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内在含义。

  上海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文章表示,据周行长的解释,中国的货币政策所以一直是“非常规”的,是因为中国至今还没有具备实施传统货币政策所需的经济条件。纵观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实际,虽然发展速度很快,规模、数量扩充也很迅猛,但是,问题也连续不断,从“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刺激,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非常规”的。其中,货币政策始终扮演了主角。

  看今年1至2月的金融数据,2月的社会融资总额呈大幅收缩之势,两个月的新增合计相较去年已是负增长,尤其企业信贷较1月减少2316亿,中长期信贷减少2137亿。今年以来经济产出的下降,是造成贷款和存款增长较为乏力的重要原因。在此情形下,近期中国货币政策明为“稳健”,实为“偏紧”。央行力求控制影子银行的活动,以促使M2增速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文章分析,但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还在继续恶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五年来,中国杠杆率的增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显得较为突出的。不同于美国,中国加杠杆来源于实体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利用贷款、城投债、信托、BT等多种方式在增加杠杆率。此外,银行机构虽然表内杠杆率不高,但是通过资金腾挪信用扩张形成的“银行的影子”,客观上推升了表外杠杆。

  从这些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看,资产端主要是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投资,但负债端却是期限短但流动性强的债务工具,因此,资产端与负债端、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期限和流动性错配就导致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特别是存量债务上升导致利息支出消耗更多新增融资资源,融资向投资的转化能力因此下降。

  对此,只要比较一下 2009年和2012 年下半年以来的两次社会融资总量的爆发式增长,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2012 年下半年之后的债务扩张对GDP 的拉动显着弱于2009年时期,由于存量债务过大,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作用逐渐显现。中国2013年信托资产总规模同比激增46%,创历史新高,而土地财政收入则超过了4万亿元,这些都凸显了地方债务刚性兑付和房地产调控的空前压力,低效资金配置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