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联邦德国通往强盛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1-20 11:05:53  


通向国家强盛的道路很多,但德国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和参考。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讯/搜狐财经日前登载学者杨佩昌的文章“联邦德国通往强盛之路”,摘要如下:

  为什么德国如此值得我费这么多笔墨来介绍呢?我的回答是,尽管二战前的德国问题重重,但战后建立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成功的典型,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联邦德国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德国制定了一部取得全民最大共识的宪法(即《基本法》),它是各党派充分协商、相互妥协的结果,同时吸取了魏玛宪法过于理想化和完美化的教训。正因为如此,魏玛宪法实施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容易造成“跳票”的恶果。新宪法尽可能去照顾现实并结合本国国情,充分考虑政治的可操作性,甚至只是谦虚地称为《基本法》,而不是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正因为《基本法》比较接地气,也为各党派、团体充分接受,得到全民的尊重,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宪法。

  第二,联邦德国的政治体制较好地避免了魏玛共和国政局动荡的教训,为此设定了两个“安全阀”,其一是“政党5%的门坎”,即任何一个政党在选举中必须达到5%以上的得票率才能进入议会,这样就圆满地解决了魏玛共和国政党林立、政府动辄解散的问题。这一点被其他国家所借鉴,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的关键。其二是“建设性不信任投票”。任何一个政党在对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之前,必须事先与其他党派达成一致,真正确保拥有充分的多数,否则就不能提出解散政府的议案。这样做的好处是,原政府垮台后马上能建立一个立即有效运作的新政府,不至于让政府空悬、政治空转。

  第三,德国法律对政府的信息公开、官员的廉洁做出了近乎苛刻的规定,以至于出现了总理下班只能开自己的私家车、总理外访夫人不能搭乘专机、市长下班后必须打第二份工才能养家等“怪事”。当然,并不是所有官员都那么自觉遵守规定,偶尔也会出现状况,例如德国总统伍尔夫借贷50万欧元买房,议员质询时否认此事,被发现不诚实后不得不黯然下台;后来追查到其贪污700欧元,居然被拉到法院审判。所以,可以用“官不聊生”来形容德国官员的不易。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