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复旦投毒案犯:我犯罪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3-12-12 12:11:38  


 
  4月5日第一次探望黄洋时,林森浩、程磊、傅立远一起,买了66块钱的水果,隔着重症监护室病房的玻璃,只能用对讲机跟病人对话。程磊问:好点了吗?黄洋没说话,只是摇摇头。林没有说话。

  4月6日,林单独去探望黄洋。这时黄已经开始鼻出血,大吼大叫,医护人员用束缚带把他固定在床上。林碰到黄父和一名徐姓医生,问:查出病因是什么了吗?徐回答:可能是感染,可能是微生物(感染)。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了,说,‘应该是中毒。’当时这话一说完我就发现黄伯眼神看着我,很不对劲。我马上就扯了一句,会不会是重金属呢?”这是林森浩到案前,最接近说出真相、救黄洋一把的惟一一次机会。

  4月6日后,黄洋病情愈加恶化,出现昏迷,浑身插管。4月4日,葛林查看了黄洋的病历,感觉“黄洋可能是服用了毒物”。他联想到林森浩在研一做实验时曾跟他提过,使用一种试剂造成大鼠肝损伤。他在查阅了林发表过的论文后,于4月8日致电黄的一位孙姓师兄,提醒他注意“二甲基亚硝胺”。经过黄的好友及医院的取样,送检独立毒物鉴定机构,对该化合物做了针对性检测,最终确定黄洋的病因已是4月10日。4月12日晚,黄瞳孔对光反射消失。4月15日下午,有同学去探视时得知,黄的脑电波指数已经为零。4月16日宣告死亡。

  法庭上,公诉人问林:“你在网上查到这个药物会造成肝损害,有没有想过要放弃?”林回答:“性格不够果断。”“就是其实做完这个事情之后我就知道他肯定会发现的,因为黄色的液体,气味很浓,但我的性格不够果断,就想着‘让它去吧’,然后这件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我犯罪的根源”

  就像黄洋的父母始终不能理解,林森浩有那么多机会、那么长时间说出真相,挽救他的室友,而他始终未曾交代一样,林的家人也始终不能接受,这个家族里最优秀的孩子犯下如此大错。林的家人要求律师做无罪辩护,律师坚持做罪轻辩护:造成杀人的这个结果,是“间接故意”;并非“决意杀害”,而是“临时起意”想要让被害人“难受”——“不甚融洽的关系,对黄洋的笑话的反感造成脑袋发热,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公诉方所斥其手段残忍、抢救过程中冷血、对黄洋考博成绩优异心怀嫉妒等方面的指责,辩方律师江沁洪说:“怎么能这么想呢,把孩子想得这么坏。”从个人情感角度而言,江对林并无好感,但出于职业责任,他坚称“这就是小孩子脑袋瓜子一热”。

  从当庭表现来看,林有限的几次自我辩解的思路跟律师所言一致。庭审接近尾声时,诉讼代理人严厉地说:林森浩应该交代他到底心里怎么想的!

  林在最后的辩护中主动响应这一严厉的要求。他说:“我听完公诉人讲的话之后我也有点话想讲,有可能也回答一下公诉方律师的一些疑问。我认为犯罪根源可能是这样的,首先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这几年时间里,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再加上我对为人处事这方面重视不够,不怎么学习这方面,不论是从其他人,还是从纸质的、电子版的来源(资料),所以我对于为人处事方方面面有一些对或错,可能缺少正确的认识,就是我这个年龄本应该有的正确的认识。第二,我觉得可能是我已经有点形成了讲话或者做事不计后果的这种习惯,而且我遇上事情之后也会有逃避的习惯。我不知道话讲出来以后是否可以回答这方律师的疑问。”

  离场前,林做最后的自我陈述:“我到了看守所这几个月,一直也在找我的这个犯罪根源。刚才又听完公诉人老师的这个说法,我也是很有感触,也阐述了我的观点。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这个行为导致了我的同学黄洋的死亡,给他家庭确实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我罪孽确实是特别深重的。我……对不起。我也对不起我父母将近三十年的养育之恩。但我也一定会接受法院给我的任何处罚。完了。”

  林森浩和黄洋的同班同学李修平说,林的“微笑是比较收敛的那种”,而黄洋“一看就是那种每天都笑得很灿烂”。今年4月之后,这两种年轻的笑容都再也没有出现过。

   (葛林、程磊、傅立远、李修平为化名) 

   作者:张蕾 周琪 实习记者徐玉燕 杨媛 陈最 2013年12月06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