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乔新生:中国改革的真假

http://www.CRNTT.com   2013-11-15 09:14:04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对改革政策必须“听其言观其行”。1980年代的价格改革,的确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铺平了道路,然而,由于价格改革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出现了许多垄断集团,因此,后来的改革问题重重。1990年代的所有制改革,造成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少数权贵阶层人士因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成为富豪,而国有企业的职工却因为失去劳动岗位陷入困境。
 
  本世纪进行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试图打破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行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想要通过提高城镇职工的退休福利待遇,逐步缩小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然而触及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益,改革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学术界讨论的“延迟退休”方案,实际上是在增加城镇职工负担的基础上,消化中国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积累的问题,普通退休职工又一次承受着中国改革的阵痛。
 
  中共提出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旨在进一步强化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中共意识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试图通过改革提高中国居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共在改革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如何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而是如何化解党内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问题。1980年代的价格改革,使得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不归路,1990年代的所有制改革,为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提供了可能性,进入本世纪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则使得社会各个利益阶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试图摒弃以往的改革思路,通过发展经济,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缓和社会矛盾,解决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换句话说,中共试图以改革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这当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不得已的路径选择。然而,这样的路径选择同样面临着既得利益集团的相互掣肘,不可能一帆风顺。
 
自我改革大不易
 
  中共提出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直接面向自己,面向庞大的执政团队,以及他们背后更为庞大的利益集团。不过,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权力者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把名义上失去的利益重新收回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公务员考试大军,不仅昭示着体制既得利益的现实利益有多么诱人,同时也预示着这场改革很可能会无疾而终。1990年代国务院提出的机构改革方案,虽然减少了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却没能减少国务院的工作人员,虽然减少了国务院职能部门的办公经费,却没能减少国务院整体的财政开支。当改革的方针政策出自国务院行政机关,而不是全国人大的时候,行政体制改革一定会变成形式主义。当前中国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出现了严重的路径依赖,行政主导的改革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把行政主导的改革,逐步转化为公民主导的改革,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各项改革方针政策,改革才能步入正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