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日首脑会谈时机成熟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13-08-14 10:05:08  


 
  诚然,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的确是民间外交,无论在关系正常化前还是之后民间交流,一直是中日关系不同于其他大国关系中的亮点。两国民间友好人士为双边关系的维护、发展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要看到民间外交的局限性。8月5日,日本言论NPO公布的中日两国舆论调查显示,日本人对中国印象不好,从去年的84.3%增加到90.1%,而中国人对日本印象不好,从64.5%增加到了92.8%。这是该组织从2005年开始进行调查以来最坏的结果,似乎主要症结在领土问题上。53.2%的日本回答者认为,主要理由是岛屿问题对立,77.6%中国回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日本引起领土问题并态度强硬。

  这说明中日两国的民意非常脆弱,多年的民间外交成果,往往会因为某些政治家的言行而受到极大冲击。当前中日关系要改善,没有双方最高领导人强烈政治意愿和个人信任关系,几乎不可能实现。然而中日首脑上一次见面,还是去年9月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前首相野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的“走廊交谈”。中国和日本实现领导层更替已经过去半年多,习近平主席已经出访俄罗斯、美国;韩国总统也高调访问了中国,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半年时间里同主要邻国实现了首脑会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虽然上任后也外交活动活跃,但是中日新领导人至今尚未直接会面。

  现在积极主张中日双方尽早进行首脑会谈的基本落脚点就在这里,即改善关系需要首脑互信,首脑互信需要首脑会谈,而双方新领导人就任已久却还没有会面,成了主要论据。首脑会谈本身是必要的,但是上述观点更多展示的是为了会谈而会谈的逻辑,忽视了首脑会谈的目的。会谈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把手段当成目的,就会本末倒置。中日首脑会谈的目的,是要有利于重新确认战略互惠关系的精神,为双方今后中长期的关系定位勾画蓝图,给双方国民和本地区国家以可预测感和安心感,为双方民意和舆论向正面方向转变,发挥风向标的作用。

  尽管安倍晋三就任首相以来,多次强调“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是日本对于中日首脑会谈在心理上、战略上和战术上都还没有准备好。

  首先,中日力量对比的变化,让过去日本对中国外交基础“经济外交”的逻辑,受到了极大的动摇,如何同一个经济上比日本还要强大的中国打交道,日本在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中国往往把中国强大和日本制造“中国威胁论”相联系,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简单,日本战后的亚洲外交的基础是经济外交,对于经济以外的手段来进行包括对中国在内的亚洲外交,还缺少经验和信心。

  2006年当安倍晋三就任后首访中国的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还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三,当时日本对于“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义,是建立在日本经济优势的前提上。七年后的今天,日本对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恐怕还需要心理上的思考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