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郑大华谈张君劢思想:宪政主张被忽视

http://www.CRNTT.com   2013-07-08 14:44:29  


 
  我们研究张君劢的思想可能是动态研究,我认为,张君劢的思想受西方哲学的影响,20年受德国哲学家倭伊铿的影响,30年代受黑格尔的影响,晚年受康德的影响,他的政治思想有一个演变,学术思想也在演变。我们在后记提出:研究张君劢的思想,一定要研究张君劢思想不同时期的演变,我提交的论文是《论张君劢政治思想和民主宪政及其演变》,分四部分:一是20年代提出“理性政治”,背后的根基是民主政治。为什么20年代提出理性政治?我们知道20年代军阀混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讲究的是武力政治。所以,理性政治的针对点,是北洋军阀时期的武力政治。理性政治表现为几方面:程序、制度,恰恰和武力政治是对应的,可以说这是第一个时期。

  到1920年代后,张君劢批判共产党,也批判国民党。我认为对国民党的批判是从胡适开始,当时,北伐成功后 ,张君劢没有事做,办了《新路》杂志,对国民党上台批判发出第一声的是《新路》杂志,这个杂志现在很少找到,我是在湖南大学找到的。张君劢1929年由于办《新路》被国民党政治绑架,为避难,第二次留学德国。1931年9月17日通过西伯利亚回到北京,到燕京大学当教授,教黑格尔哲学。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当年参与"科玄论战"的这些人,都是自由主义者。"九一八"后,胡适坚持自由主义立场,丁文江、钱端升等人拥护专制,这其中有一个民族问题。另外,就是胡适本身讲的自由主义在"九一八"后与之前讲的自由主义落脚点不一样。"九一八"事变之前,胡适等发动了人权运动,要搞民主,他认为民主最大好处就是保障人权,保障国人自由。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提出了民主,认为民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全国的力量来抵抗外族的入侵。尽管都是讲民主,实质上出发点有变化。1920年代讲民主是要保障人权,保障国人自由,1930年代讲民主,是因为民主能够挽救中国危亡。实际上"科玄论战"、"民主论战"落脚点都是一样。是民主能够挽救民族,还是独裁能够挽救民族?在这个论战中,张君劢先生参加了,他提出修正民主政治论,既不赞成胡适的观点,也不赞成丁文江的观点。他认为民主才能保障人民自由,但最大的问题是决策没有效力,独裁有效率,但不能保障人权。因此,1930年代张君劢提出修正民主主义,实际上是在民主框架内向独裁政治有一定转化。

  “七七事变”后成立了国民参政会,他是国民参政会的会员。当时,发生了两次民主宪政运动,尤其是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是他和左舜生等人搞起来的,影响力很大。然后是张君劢和梁漱溟发起民盟。1942年张君劢被软禁两年,在政治上又发生变化,在第二次宪政运动时,认识到中国政治不是缺少效力、缺少政府权力,而是缺少对人的权利保障。所以到40年代的时候,他的政治发生了变化,提出保障人权,认识到中国不缺少效力和政府权力,而是缺少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和制度的保障。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和30年代修正民主主义又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和他本身体验有关系的,和他本身受到的软禁和打压有关。软禁两年后,大概1944年底放出来,因为美国副总统访华,1945年参加了旧金山会议、联合国会议。因为他是中国参加联合国会议的代表,之后就在美国,一直到开旧政协会议才回到中国,参加宪法修改。民盟9个代表,他是9个代表之一,参加了协商,所以,张君劢在民盟的地位很高。那时候民盟很多人认为我们要实行平等,先要解决穷苦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然后再搞民主。张君劢的认为恰恰相反,经济民主重要,政治民主也重要。但是,先有了政治民主,才可能有经济民主。有经济民主不一定有政治民主。因此,他主张先建立政治民主。这是他和民盟其他人的重大差异,也是和后来民盟一批人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