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钟伟:对中国经济要有强烈危机感(下)

http://www.CRNTT.com   2013-07-03 08:28:20  


 
  尽管金融业可能是过去10年中屈指可数的有一些市场化改革的领域,但仍需我们重新审视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这一判断。从本质上说,脱离了产业资本,商业和金融资本都是无本之木。金融业如果脱离实体经济,如果过度自我服务,恐将影响社会福利的增进。

  一是金融资产质量,是实体经济质量的折射,地方债务、房地产和制造业这三大风险,背后都离不开政府的影子。

  二是全盘考虑高达近140万亿元金融资产的管理体系,从中央层面看,证监会、保监会加起来所监管的资产份额,可能还不及银监会的一个司局,金融控股集团仍然缺乏牵头监管者;从地方层面看,地方金融办膨胀迅速,和“一行三会”的地方机构逐渐平行。这样的金融资产管理体系,为未来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

  三是对巴塞尔协议和资本补充的要求,更宜差别对待。确实有国际化需求和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银行,不妨按新规补充资本,但城商行甚至基层金融机构是否也需照搬?至少除中国之外,其他金砖国家并非如此积极。

  四是加速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使央行能维持对问题银行的早期介入和有序破产。

  总体而言,目前和地方债、房地产的风险相比,制造业的风险更迫在眉睫,一些重点行业与其去防堵风险,不如提高风险容忍度逐步释放风险。中国金融体系的眼前小考是涉及制造业的信托风险;中考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风险;大考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能否维持汇率稳定的风险。

  第六,社保医疗羸弱。

  这将挑战民众观点和政府财力。中国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接近2亿,到2020年可能达到2.5亿人。这将考验中国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体系。

  对养老金的缺口,说目前尚有约2万亿元结余的有之,说养老个人账户空账逾2万亿元的有之,说目前已有18万亿元缺口的有之。这本身就反映出中国养老体系碎片化、缺口定义和计量不一的问题。

  一是中国民众过于依赖基本养老,通过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等其他支柱的补充养老严重不足,必然导致基本养老独木难支,历史欠债长期难补。

  二是中国的公职人员、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体制条块割裂,不同省份的劳务输出和输入特性则加剧了碎片化和差异化的现状。

  三是替代率逐步下降和缴费率名实不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前者现收现支,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后者封闭积累,原则上不调剂借用。目前替代率很快将低于50%,缴费率也仅为15%,和28%的名义值差异很大。

  三是公职人员养老空账、个人账户空账严重,难以做实。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实际收入差异也大。

  四是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体系建设需要巨额财政投入。

  五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携带性差,抗通胀能力弱。养老保险不能足额“账随人迁”,省级社保基金的收益率很少跑赢通胀。

  凡此种种,问题遍地。如果不是财政每年拿出GDP的0.5%补贴社保,目前社保就不会有结余而是有缺口了。即便如此,未来3年流量缺口可能出现,2035~2050年间存量缺口可能达到GDP的50%。

  至于中国的医疗保障问题,目前普遍的共识是,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财政投入,最终可能比社保体系的投入还要庞大和复杂。

  那么,如何应对社会保障体制是否可持续的风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