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历史回望:为俞平伯平反的前前后后

http://www.CRNTT.com   2013-04-05 10:58:03  


 
延伸阅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2013年03月08日20:19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么辰 

  一部《红楼梦》,深刻影响了俞平伯的一生,因缘际会,荣枯系之,令人不甚唏嘘感慨,但是恐怕个中况味也只有俞平伯自己最为了然。

  如果世上还有人类没有完全看懂的书,恐怕该是这三部: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有一部就是人类自己。

  乔伊斯自云他的这部作品不是写给当下人看的,所以人们看不懂很正常。曹雪芹没有发过这样的狂言,只说自己一事无成,半生潦倒,所以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演出这样一段故事。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研究》是我读的第一本研究《红楼梦》的专著,隔了这许多年的尘埃回头看,那时的感觉就像是初学走路的婴儿误入迷宫时的惶惑,所以只好囫囵地看了个热闹。

  本书的作者俞平伯可谓家学渊源,本人也早慧,小时候读的书即能和本人一样高,喜读《西游记》、《水浒传》、《荡寇志》等等,对《红楼梦》并不太喜欢,只是他的姐姐总是在其耳边叨唠此书不可不读,而俞平伯并不以为然。

  1915年,俞平伯考入北京大学,两年后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很快,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胡适思想为代表的新文化思潮以文学革命的形式迅速席卷各高校,很快成为青年人的效仿目标。1920年1月3日,20岁的俞平伯和24岁的傅斯年踏上了前往英国留学的轮船。俞平伯没有想到,这一次的旅程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对于那两位年少气盛的青年人来说,一个多月的海上生活绝对可说是旷日持久,排遣寂寞的方式就是阅读和谈论《红楼梦》,对于俞平伯来说,这或许可以叫做对于这部作品的重新阅读,随着阅历的增多和知识水平的上升,特别是因为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对于《红楼梦》的兴趣越来越浓。傅斯年可以说是俞平伯在红学道路上的引路人。

  红学大致可分为考证派红学和索隐派红学,考证红学是以作者、时间、版本、脂学、探佚等利器,来证明此书是曹雪芹以个人身世经历为基础而进行的个人创作;而索隐红学则认为《红楼梦》影射的是清朝名门望族的真人真事,尽管究竟影射的是何人与何事分歧巨大。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就认为此书是“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红”字即影射“朱”字,意在指明朝,宝玉有爱红之癖,即是说热爱汉族文化,吃胭脂即是说喜食汉人唾余。俞平伯回国之际,正值北大校长蔡元培和北大教授胡适论战正酣之时,考证派创始人胡适写的《红楼梦考证》以新发现的曹雪芹身世资料和脂砚斋批语为证据,全面推翻蔡元培的索隐派观点。论战之时,胡适总是委托当时任北大图书馆助教的顾颉刚帮他搜寻有关曹雪芹的资料,而俞平伯身兼顾颉刚的同学和胡适的学生,出于同好,也就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与二人频繁通信,俞平伯的红学之路由此发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