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国家长正陷入教育恐慌?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14:45:57  


 
  初中生学高中课程,小学生学初中课程,幼儿园已经学完拼音、数百汉字,幼儿园前学会数字、加减……家长们领着孩子超前学习,孩子们在越来越提前的竞争中失去自己的童年。

  教育学者杨东平,把中国教育中存在的过度竞争现状,用“教育恐慌”一词来总结。

  “教育恐慌的气氛下,最可怜的是孩子,原本应该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段,小孩子却不得不上这个班,那个班,他们现在缺少很多体验,而这些体验对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幼教媒体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黄铮发出感叹。

  20年前,乐器、舞蹈、美术等等技能,被家长们认为是个别孩子的“特长”,只有那些表现出天赋的孩子,才会被家长送到专门的培训班去学习。而如今,“特长”变成了必修课,每个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孩子掌握各种技艺,而且是越多越好。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凡是可能在今后竞争中占得先机的本领,孩子都必须学会。

  北京某民营教育机构负责人闻风告诉记者,这样的改变,从1998年左右开始出现。当时,教育界实行多项改革,其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统一考试,其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淡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竞争。

  但教育部门的初衷最后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竞争,学生的压力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更加沉重。闻风说,由于取消统一考试,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又集中在少数学校,这些学校为了招收优质生源,开始尝试独立组织考试,或者设置各种招生条件。奥数的兴盛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好学校”为了选拔生源,以奥数等证书作为招生条件。

  与此同时,教育政策缺少前瞻性,也给教育资源的紧张雪上加霜。闻风介绍,1980年代中期,北京市共有小学4300多所,由于学龄儿童人数下降,大规模的小学撤并开始实施,现在,北京市只剩下1100多所。这几年学龄儿童有增加的趋势,再加上非户籍学龄儿童人数急剧增加,他们也要在北京上学,一增一减的落差,让“好学校”资源显得异常稀缺。于是,“占坑”等怪现象频出,家长们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排在“好学校”的门口,为孩子争得一个宝贵的座位。

  培训学校煽风点火?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魔咒一样的口号出自何处,如今已无从考证,但自从它诞生,就获得了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认同。事实上,中国家长们的期望是,孩子不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人生的任何时段、任何领域,他们都不能输给他人。

  看看中国火热的课外培训市场,就能窥见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急迫心情。上海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试听了某教育机构的英语课,这位妈妈送孩子学英语的意愿原本并不强烈,但看到别的孩子英语流利,唯恐落后的想法立即占了上风,不久后,她也为孩子交了几万元学费,成为这家教育机构的学员。

  家长们的心态给各种教育机构带来商机,花样百出的广告词指向同一个暗示:我们的培训会给你的孩子增加竞争筹码,让你赢在起跑线上。在上海,民营教育培训机构一节幼小衔接课程的费用在60-100元不等,课程内容主要是奥数、英语或者拼音。“幼小衔接”是个新词,多年前谁能想到,幼儿园毕业生在进入小学前,也要像大学生准备考研一样报个班。

  拼音是小学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但培训机构的营销人员会告诉你,学校是不会教拼音的,因此必须到培训机构花钱学习。尽管“学校不教拼音”的说法很容易被证明是误传,但家长们还是以“多学无错”的心理,对各种培训趋之若鹜,很多学校里,一个班里人人上课外培训班的情况一点也不稀奇。

  教育机构不仅迎合家长们的心态,也强化了家长们的焦虑。在上海一家早教机构的墙上,记者看到与高考“光荣榜”形式一样的“光荣榜”,上面张贴小朋友照片,下面说明:某某小朋友2011年被上海市某重点幼儿园录取。竞争已经下移到3岁,这样的氛围中,家长很难淡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夏惠贤认为,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为“教育恐慌”推波助澜,他们夸大了教育竞争的形势,目的不过是从家长钱包里赚更多的钱。不过,这种说法显然不能被民营教育机构从业者接受。闻风最近发了一个帖子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在文章中将北京各类学校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一罗列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长希望孩子上某名校,从闻风的这篇文章里按图索骥,你就可以知道你的孩子必须上哪一所高中、哪一所初中、哪一所小学。

  在回答这篇文章是否会助长家长恐慌的问题时,闻风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不过是把早已存在的教育资源对应关系揭露出来,他暴露这种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现象,是为了督促主管部门改善现状,而不是给教育恐慌煽风点火。

  闻风认为,如今的教育恐慌气氛是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的。他说,重点学校早已存在,过去家长们无法得到信息,也没有能力让孩子挤进好学校。现在,信息比过去透明,家长对孩子期待都很高,自然会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进好学校。没有“关系”、“条子”的家长,则通过让孩子考各种证来增加竞争的机会。

  在闻风看来,教育恐慌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而短缺的原因是国家队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政府提出的目标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但十多年都没有达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