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钓鱼岛争端:日本民众为何不够“爱国”

http://www.CRNTT.com   2012-09-14 09:48:28  


  
“不爱国”的日本人怎么炼成 
 
  日本战后,防“爱国主义”如洪水猛兽

  战败后,日本开始反思,他们认为教育的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军国主义的教育,让年轻人效忠天皇,天天唱君之代,升日章旗,宣扬武士道精神,崇尚国粹主义和皇国史观,用狂热的爱国主义把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培养成了敢为国家献身的人肉炸弹。

  于是,教育领域成了日本社会开始反省的排头兵,而大中小学校的教师,可能算是社会中思维最活跃最开放的人群。日本的教师们成立了发起运动的组织——日本教职员组合,这个组织在战争结束时的规模非常大,参加的日本教师比例甚至达到了90%。他们反对一切战争时期的教育模式,国歌,不要唱了,国旗,不许升了,天皇,不许提了,甚至连“爱国”这两个字都成了教育界的屏蔽词。
 
  “宽松教育”:培育青少年自主精神,整体、团队、服从意识进一步削弱

  日本战后对教育的重视,除了对专业知识、技术方面人才的培养之外,同时高度管理化、机制化了的教育体制培养出了日本整体民族的团队、勤奋、敬业的精神,在快速成长的发展态势下,这些精神不断输入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舞台中去。但后来的政府对教育环境进行的“宽松政策”给日本孩子们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冲击。 

  “宽松教育”实施之后,一方面,导致学生学力降低;另一方面,学生们越来越趋向根据个人喜好、个人选择个性化的发展,这也削弱了强调整体、团队、服从、敬业等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相契合的东西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分量。
 
“不爱国”的另一面:关系切身利益毫不退让 
 
  日本人更在意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经过战后60十年的发展,日本国民已经养成了独立自由的思维方式,很难因为“爱国主义”而产生巨大的群体效应,更不可能因为“爱国”而让渡个人的利益,但是,这样的国民却更让日本政府“头疼”。因为,这些国民在捍卫自身切身利益上,可谓是毫不退让。

  比如,去年大地震后,日本各地连续掀起了大规模反核电游行,规模为日本近年来所罕见,完全不是钓鱼岛、竹岛示威的规模可以比较,这是因为福岛核泄漏之后,民众认识到核电政策关系到自己的安全,必须站出来为自己说话,维护自己的利益,否则可能会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直到现在,“反核”的游行示威还在持续,每到周末,首相官邸周围便挤满了游行示威的人群。

  在其他诸如食品安全、官员廉洁等关系切身利益的方面,日本民众也发挥出这种坚持不懈、毫不退让的品质,对政府实现零容忍。(本文略有删节)

链接1:日本民众对钓鱼岛事件的态度是怎样的?

  2012年09月14日05:09四川在线 王京徽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研读民俗学

  对朴实的日本农民伯伯来讲,钓鱼岛的事儿是继“今天天儿不错”,“出门啊?"以外的第三种跟我打招呼的方式。

  我能接触的日本人数量很有限。不能代表所有日本“民众”,我只能说一说我有接触的日本“民众”的态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