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南海争端”三问

http://www.CRNTT.com   2012-05-14 07:49:22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讯/4月份以来,“黄岩岛事件”及南海争端,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否因此改变?对海洋权益保护而言,是否需要立法,并建立“海洋警卫队”?此间新京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楠来、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

  1问:外交战略应否改变?

  外交优先,但决不放弃权益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新京报:在处理黄岩岛问题上,考验着中国的战略智慧,有声音认为中国该改变一下应对策略,你怎么看?

  金灿荣:就目前看,中国大方向没变,还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整个国家还是要走和平发展之路,在处理问题时坚持外交优先。之前,在黄岩岛问题上,一般是中国的执法船来了,他们就走;中国的执法船走了,他们再回来。不过,这一次,遇到了一个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是菲律宾的强硬立场,留下来不打算走了。

  新京报:面对菲律宾的强硬立场,中国该怎么办?

  金灿荣:和平发展,外交优先,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权益,对这一点,外界有些误解,但并不矛盾。如果确实侵犯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在必要的时候,中国也是会动用一些手段的。

  新京报:哪些手段?

  金灿荣:比如经济手段,可能会抵制菲律宾的香蕉出口,这是菲律宾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当然,也不排除军事上做好准备,战术性反击一下。

  新京报:“打”还是“谈”,临界点在哪里?

  金灿荣:鉴于菲律宾的“错误判断”,中国主观上不会攻击,关键就看双方互动过程中,菲律宾是适时收敛,适可而止,还是误判形势、继续强硬。

  新京报:就是所说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