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美应客观理解战略互疑

http://www.CRNTT.com   2012-04-11 10:19:26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讯/“对中国的战略不信任并不是美国政府决策者当前的主流观点。相反,北京和华盛顿有可能实施一些促成两国关系长期发展的政策,而这正是人们对这两个基本还算合作的大国的期待。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没有摩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这些利益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每个国家的文化、体制和近代历史都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它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必然会出现分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会在可能的领域中寻求双赢结果,如果无法实现,就尽量减少危害。”《东方早报》日前登载国际关系学者李侃如的评论文章“中美应客观理解战略互疑”,全文如下:

  对中国的战略不信任并不是美国政府决策者当前的主流观点。相反,他们一致认为北京和华盛顿有可能实施一些促成两国关系长期发展的政策,而这正是人们对这两个基本还算合作的大国的期待。到本世纪20年代,理想的中美两国关系应该包括:努力减少可能发生的冲突,转而进行合作或者至少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平行协作,提供地区性和全球性公共物品,比如海上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最大化双边利益。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没有摩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这些利益可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每个国家的文化、体制和近代历史都不尽相同,这意味着它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必然会出现分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会在可能的领域中寻求双赢结果,如果无法实现,就尽量减少危害。

  因此,美国目前的态度是,美国与崛起的中国建立一种基本的建设性长期关系既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崛起能促成很多积极的发展。但最重要的是,强大繁荣的中国自身要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尊重国际法规和协议,要相信两国可以同时在亚洲的关键领域扮演重要角色,鼓励中美两国在主要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目前美国官方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不断壮大的实力不会专门针对削弱或损害美国的利益。

  不过,美国政府决策者同时也认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上文提到的美方态度是建立在一系列相对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的,他们也意识到在现实中,这些假设有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美国政策的一个目的是确保这一系列相对比较乐观的结果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他们也很清楚,一旦事与愿违,他们也必须具备处理相应状况的能力。

  因此,尽管现阶段美国的目标基本上是很积极的,但对中国可能出现的各种发展状况的担忧也是存在的,同时还在进行辩论,争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最有效地促成中国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行事。这些担忧目前尚不足以让美国的国家政策制定者得出结论,认为中美关系本质上成为零和博弈(即一方之所得就是另一方之所失)将是不可避免的。潜在的担忧及其产生的原因如下: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与形形色色的美国学者和权威专家不同,美国领导人不会从霸权转移的一些大理论、文明冲突理论或其他有关全球政治的整体结构性解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更具体的问题,即使在思考如何运用全球性准则和方法处理重大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思维方法往往不重视某些结果必将出现的论调,而让机敏应对的外交和偶然性因素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个事实,即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排名在最近几年中快速提升,而美国却在经历严重的国内困境。这一事实本身产生了特殊的敏感性,并导致了不确定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