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经济改革与中国清廉政府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09:38:34  


 
政治越界干预经济

  不过,现实的情况令人担忧。首先是私有化。私有化或者民营化的确是政治和经济之间设定边界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民营化了并不是说政府和经济之间就有了边界。为什么?边界是否能得到确立还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否存在着保护这个边界的法律体系,及其法律体系是否运作;第二,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力量对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在保护民营企业方面也有不少努力。例如修改宪法以合法化私有财产,也通过了《物权法》来保护私有财产。

  但是这种法律上的保护并没有转化成为现实的保护。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力量对比还是非常悬殊。中国还没有改变政治主导一切的局面,政治力量可以随意越过政治边界,闯入民营经济领域。民营企业,不管多么强大,在政治权力面前显得无比渺小。一旦私有财产被政治权力盯上,就无可逃遁。民营企业如果不和政治权力合作,命运就会非常悲惨。这样,法律的信誉无法确立,民营企业很难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边界,它们不得不求助于法律之外的手段。例如通过和政治权力结盟,收买政治权力;例如最近出现的民营企业抱国企的“大腿”的现象,等等。所有这些也滋生出无穷的腐败现象。

  同样重要的是,没有政治和经济的边界,连国有企业的产权也难以保护。国企和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也在产生无穷的腐败。国有企业并不注定要腐败的。例如新加坡也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但是非常清廉,就是说在新加坡,国企的存在既没有导致政治权力的腐败,也没有导致国企内部的腐败。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国企和政府之间存在边界,而这个边界能够确立的主要原因,一是国有企业的企业化,二是法制的保障。

  但在中国,国企既导致了国家权力的腐败,也导致了国企内部的腐败。为什么?首先,国企还不是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实行法人化,也就是企业化。但这个改革只走了半步。到今天为止,国企没有完全企业化,因为国企老总仍然保持着行政级别。国企老板与其说是企业家倒不如说政治人物。这个行政级别是国企自己要求保留的,还是国家要保留这个以图对国企进行控制?国家要控制国企的因素可能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国家政治权力和国企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