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唐顿庄园》看贵族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2-03-10 09:40:17  


  中评社北京2月26日讯/“在影像上的‘还原’之外,《唐顿庄园》对于贵族精神的描写,更为精到。‘国家兴亡,贵族有责’的观念一直为英国士绅引以为傲,由此引申出贵族们的‘主人’意识。”《独立阅读》英国特约撰稿人孙骁骥撰文《从《唐顿庄园》看贵族精神》:

  如今的英国贵族虽然有几分“过气老倌”的意思,但贵族也并非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可有可无。这或许有些费解:既然“过气”了,又如何“并非可有可无”?前段时间不少英剧迷都在追看一部名为《唐顿庄园》的电视剧。实际上,这部ITV的产品,对于理解这个事关当代英国贵族的责任和地位的疑问,很有帮助。

  私下与朋友交流时,我发现很多观众被剧作中的服饰、对白、人物之间纠结的关系所吸引,认为这部剧“很写实”。的确,在细节上考究的英国人对于历史的“还原”功夫已做足,仿佛直接把观众跩回了一战前后的不列颠。不过,我倒是以为,在影像上的“还原”之外,《唐顿庄园》对于贵族精神的描写,更为精到。唐顿庄园的主人格兰瑟姆伯爵,就是最佳的切入点。

  一战爆发之初,不少贵族投军从戎,格兰瑟姆伯爵被选为郡治安长官,也换上了一身戎装。但他对于这个空有虚衔的职位并不感到满意,抱怨说“这并不是真正重返了军队”,直到一天早晨,他收到来自罗宾森上将的书面邀请,请他出任北雷丁志愿军的上校。这个消息令格兰瑟姆伯爵喜出望外,因为他不仅借此能统帅真正的部队,实现“重返军队”的夙愿,同时也能在战时承担地方治安乃至军事作战上的责任,总算不负他伯爵的贵族头衔。需知剧中的这位伯爵并非战争狂热份子,而在国家危难时能有此身先士卒的觉悟,自然令其形象变得高大起来。

  观剧至此,如果仅仅把这段故事理解为“剧情需要”,显然是偏颇之见。实际上,在一战的阵亡者名单中,就包含了六名上院贵族、十六名从男爵、近百名上院贵族之子。数千名参战的伊顿公学子弟中,伤亡率高达45%。此外,史载一战期间,剑桥大学有万余名在校师生参战,其中数千人阵亡。当时的剑桥大学,并未脱离“贵族子弟校”的保守传统,如将在二战陨命的众多的剑桥贵族青年计算在一起,数量就更为庞大。正因为贵族伤亡巨大,两次世界大战后,为数不少的贵族头衔都失去了首选继承人,不少贵族家庭财产的去向,就此彻底改变。《唐顿庄园》中格兰瑟姆伯爵以及其继承人所作出的牺牲,实乃艺术对于历史事实的再现。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英国的贵族为什么愿意作出这种牺牲?为什么英国贵族在战时没有躲在大后方向士兵们喊:“不怕死的给我冲”;而是身处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振臂一呼“不怕死的跟我上”?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种责任感。以起源论,贵族们认为自己才是现代英国的缔造者。1688年未曾流血的“光荣革命”说穿了无非是辉格党贵族联合托利党导演的一出宫廷政变。但至此以后的数百年,有效制衡各阶层政治权利的议会制逐渐在英国建立起来。正因此,“国家兴亡,贵族有责”的观念一直为英国士绅引以为傲,由此引申出贵族们的“主人”意识,自不待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