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两岸交往中存在变与不变 对策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12-27 00:27:25  


两岸交往:和平繁荣成主题词。
  中评社香港12月27日电/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许川在《中国评论》月刊十二月号发表专文《两岸交往中的“变”与“不变”》。作者认为:“两岸交往是两岸关系中的大事,其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台海乃至整个亚太未来的走向。牢牢把握好两岸交往的主题与步伐,切实分析两岸交往的现象、规律与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两岸交往的方法与内容,对于进一步认识、发展、深化两岸关系至关重要。”因此作者以两岸交往现实为基础,用辩证方法论为手段,试图综理出两岸交往中的“变”与“不变”,以便明确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之方向。文章内容如下:

  两岸交往中的“变”

  (一)台湾民众对两岸交往的意向存在变化

  当代社会,随着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反映民意的代表机构日益受到推崇和重视。任何政党、社团和组织都不可能摈弃民意,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近二十年来,台湾主流民意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当局的两岸政策,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就“统独”议题而言,台湾民意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两蒋时期,因实施了强有力的管制(即戒严),台湾民众“一边倒”地倾向统一;二是李陈时期,李登辉暗中扶持和任用台湾本土派,强化所谓台湾本土意识,加之陈水扁不断制造和升级“台独”活动,使台湾民意向“台独”倾斜,支持“台独”的比例逐年升高;三是马英九时期,尽管两岸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然而并没使民意朝着正面方向长足发展。据台湾《联合报》2010年所作关于“民众对台湾前途的主张”之民调显示:“一成六民众主张尽快独立,一成五主张维持现况以后再独立,百分之五主张急统,百分之九主张缓统,五成一希望永远维持现状,仅百分之四无意见”。(注1)可见民众在经过一定时期后,对于台湾前途已多有定见。有学者还总结了台湾民意的结构模式,即“形成了以南北地域、地方派系、族群差异等为特征的结构模式”。(注2)由此可以分析出,台湾民意结构并不是成单一化趋势,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融合体,从而提高了争取台湾民意的难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