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三天一顿打 孩子进北大”之恶

http://www.CRNTT.com   2011-11-16 14:19:09  


 
  因材施教比争议“狼爸”更重要 

  人的天赋千差万别,生活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培养成才的方式方法也应千差万别才对。先师孔子亦主张“有教无类”,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读《论语》,我们就会发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性格和领悟程度的学生向孔子请教,他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所以,无论是棍棒式惩罚,还是细雨式润物,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区别采用。

  棍棒惩罚式教育在中国式的教育中曾是一种普遍现象,当然其表现形式未必都是以棍棒的面目出现———这只是对这种严厉甚至苛刻的教育方式的形象化比喻。这种方式之所以比温柔的教育方式更易引起争议,原因在于,到了近现代,人的权利观念日益兴盛和深入人心,推己及人,推成人及儿童,人们意识到,孩子也应有自己的权益,也不应该被其父母任意打骂。 

  所以,目前的问题便归结为———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时能否对子女进行适当惩罚?如果可以,哪种惩罚方式更合适?在因为溺爱导致一些孩子骄纵、荒废之后,近些年“狼爸”、“虎妈”式教育方式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这说明,惩罚式教育已经越来越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不免担忧孩子的权益能否被有效保护。 

  其实,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绝对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家长们学会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学会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施教,比非此即彼,非“狼爸”即“猫妈”,对孩子们来说,更好。□张楠之

  “狼爸”是卖书的,不是卖教育的 

  无论是“虎妈”蔡美儿的《虎妈赞歌》,还是“狼爸”萧百佑的《所以,北大兄妹》,都先是一本书———一本商业书,然后才是教育方式。他们卖的是书,不是教育方式。因为是卖书,所以,什么样的方式最有利于卖书,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一些畅销书的商业逻辑是,给自己贴标签,迎合市场心理,而且一定要带有争议性和话题性,人人都赤膊上阵才好……说白了,也就是炒作之道。 

  显然,子女教育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话题,而且也比较关心;而“北大兄妹”,跟“哈佛女孩”一样,又深谙国人名校崇拜心理———选择一所名校作为卖点,这几乎是“教子心得”书的拿手好戏;再加上,棍棒教育在教育方式中本身就处在风口浪尖,容易引发话题……于是,“狼爸”、“北大兄妹”、“棍棒教育”……这些标签一下子抓住了眼球。

  要明白,“虎妈”也好,“狼爸”也罢,他们在书中宣扬的“棍棒教育”和他们实际中的“棍棒教育”不一样,媒体炒作他们的“棍棒教育”与他们书中的“棍棒教育”不一样,公众理解的、批判的“棍棒教育”,又与媒体炒作的、他们宣扬的,以及实际做的“棍棒教育”又不一样。在这里,“棍棒”跟“虎妈”的“虎”、“狼爸”的“狼”一样,都不过是标签而已。贴这个标签,就是让社会关注、专家辩论、舆论炒作,进而让书大卖。 □王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