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两岸和平发展与中国和平发展不可缺

http://www.CRNTT.com   2011-08-05 00:11:04  


 
  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看来,用武力解放台湾已经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加上自1953年7月朝鲜停战达成协定后,紧跟着1954年4月至7月的日内瓦会议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定;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情况表明国际紧张对峙局势开始趋向缓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不失时机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决策,顺理成章,且有其可能性。

  此后半个多世纪,中国共产党思考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渐趋务实、渐趋成熟、渐趋占居主导地位。极为重要的是,在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前提下,先后提出“一纲四目”和“一国两制”两大对台方针。

  第一、“一纲四目”。1963年1月4日周恩来把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1、台湾统一祖国后,除外交上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纲四目”,不仅表达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真诚愿望,也增加了解放台湾的途径,减少了对抗性,缓和了两岸关系,有力地遏止了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同时,这些重要思想对后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极具启迪,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一国两制”。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在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一国两制”构想史无前例,而且可以说是“一纲四目”的延伸与发展,更加务实、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因为,实行“一国两制”最重要的前置条件是“和平统一”。解决历史遗留下的港、澳、台问题,“和平统一”是方式,“一国两制”是模式。所以,应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字方针作全面、完整的解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