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透过生死荣辱看中国中小企业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28 11:28:27 |
然后有一个现实却是没有争议的:历来有民间资本“风向标”之称的浙江温州,接连有三家“知名”中小民企倒闭,与此同时,东莞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也突然倒闭。尽管银监会与相关部委的调查组认为,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的说法“立不住”,但一些中小企业微利经营、亏损经营,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倒是好事,窘境却是现实。最大而最直接的困难是融资,尽管国务院2009年9月颁布过《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监会也拿出了“银十条”,乃至今年6月份,四部委还联合颁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有“意见”无细则,有精神无举措,投融资之难,仍是一道坚硬的玻璃天花板。据工商联对17省市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受访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迫。银根紧缩之下,当前中小企业生存之难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且下半年可能雪上加霜。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内地新增人民币贷款5516亿元,远低于4月份的7396亿元及市场预期的6500亿元,创年内第二低;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年增长15.1%,创近30个月以来的新低,接近金融海啸时14.8%的最低增速;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93万亿元,按年仅增长了13.9%。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是启动生产的核心要素,譬如温州,30年温州奇迹的重要动因就是发达的民间融资。温州民营企业采取家庭融资、家族融资和民间融资等方式,解决了发展初期的“第一桶金”问题。 除了资金难题,还有三个层面亟待重视:一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有专家认为,大部分出口企业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空间也就3%左右,3%的升值幅度就会让他们的盈利能力下降约50%,而对内贬值的直接后果就是成本上升,水电煤气涨价,原材料涨价,但CPI飙升的结果却制约了市场消费能力,是为双刃剑;二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过去的粗放成长不可复制,劳动力红利靡费已尽,加之中小企业一直难以留住人才,此起彼伏的“招工难”与不时闪现的“用工荒”交替前行,用人成本对利润的吞噬已经越来越成为大问题;三是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税费多、服务少,要求多、指导少,中小企业抱团抗风险能力孱弱,职能部门没有能从管理模式、内部结构、分配方式、人事制度、协调劳动力使用等方面发挥“有形手”的积极作用。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宝贵血液。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近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困境,绝非中国福音。市场调控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各各当是“富贵在天、死生有命”,但就一种业态而言,群体的困境、宏观经济面上的隐忧,恐怕不能以“世界性难题”为由处之泰然。(邓海建)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