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阿拉伯之春”缘何走向“严冬”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35:30  


 
  “阿拉伯之春”之所以走向“阿拉伯严冬”,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也许在于“阿拉伯之春”本身根本就不存在,它不过是包括阿拉伯世界民众与媒体在内的世界所杜撰的一个政治神话。“阿拉伯之春”之所以是一个神话,其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阿拉伯之春”的神话忽略了阿拉伯世界的异质性。阿拉伯世界虽然在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具有共性,并导致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政治思潮与运动具有地区性、跨国性的特点;但阿拉伯世界各国因地缘、部族、教派等因素的影响,又存在巨大的异质性,因此导致阿拉伯国家在社会结构和国家内聚力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之所以发端于突尼斯和埃及,与其长期受欧洲影响,市民社会和中产阶层相对成熟有着重要的关系,其较强的民族凝聚力能够保障其国家不致在政治变革中走向内战或分裂。但在利比亚、也门、巴林、叙利亚等目前局势动荡的国家,盘根错节的部族、教派矛盾导致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力异常脆弱,并极易在政治变革中滑向部族与教派冲突,甚至走向内战。

  其次,“阿拉伯之春”的神话忽略了中东政治的固有矛盾。中东政治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其矛盾的联动性。以叙利亚为例,它几乎可以说与中东的一切问题都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它因戈兰高地问题成为阿以冲突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方;它因与黎巴嫩的特殊关系,以及充当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的联系桥梁而成为“新月地带”的地缘政治枢纽;它作为俄罗斯在中东的唯一盟友可以撬动美俄关系;它还是土耳其扩大在阿拉伯世界影响所倚重的力量。这也正是西方在叙利亚政策上犹豫不决的原因所在。

  最后,“阿拉伯之春”的神话高估了西方的掌控能力。在北约短期内仍难以在利比亚抽身之际,西方对也门局势的日益恶化以及可能由此波及沙特引发海湾动荡,进而加剧能源危机,已经尽显捉襟见肘的被动。在多数阿拉伯国家经济因局势动荡回天乏力之际,奥巴马中东新政中对埃及、突尼斯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对于其经济困境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目前的事态表明,无论是北约的炸弹,还是美国的援助,都难以延续所谓的“阿拉伯之春”,而如何度过漫长的“阿拉伯严冬”也许应该成为美国和西方严肃对待的问题,但结果恐怕还是难以逃避由阿拉伯民族独自面对“阿拉伯严冬”的历史宿命。

  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 来源:东方早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