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牢牢把握本币升值主动权与可控性

http://www.CRNTT.com   2011-05-12 08:13:31  


 
  文章表示,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从经济规模、要素流动性、通胀水平等宏观基本面大致推断出一国原则上宜实行何种汇率制度,或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所谓的“均衡汇率”;却无法让人明白,明天或下周的人民币汇价具体是怎么确定的。而从公共政策研究的视角来看,一国政府在制定汇率政策时,除了考虑它对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会有何影响外,往往还受到国内利益集团游说和外部集团政治压力的影响。中国政府近年来一再明确表示,“我们将自行决定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外部压力从来不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外界一直在密切观察推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的所谓“保尔森效应”、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效应。

  2006年9月,美国财长保尔森上任后首次访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4天内连续击破7.94、7.93和7.92三个关口;2006年12月,保尔森率团来华开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突破7.82关口;2007年3月,保尔森任内第三次访问中国,人民币汇率逼近7.74的关口,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2007年7月,保尔森的第四次访华带来的效应并不明显;但2007年12月保尔森第五次访华前夕,“保尔森效应”重新放大,人民币连续升值至7.38附近。

  就在本月,随着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开幕,这种情景再次上演。当然,这种反应可以部分理解为市场(如外汇市场做市商)自发形成的预期所致;但可以肯定,市场的强烈升值预期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正是建立在对以往中国如何应对外部压力的经验观察基础之上的。问题是,这样的循环还能再继续下去吗?

  文章指出,当我们以为用一两次大幅升值就可以消弭外部压力时,最多只能让人看到短暂的和平与希望。因为很快,美国又将重新表达不满,提出新的升值要求。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一次性大幅升值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它只能为参与博弈的另外一方巩固如下信念:政治施压是有用的,它可以换来下一次更大幅的升值。另外,从外部压力的来源来看,中国面对的并不是单一对手,而是由包括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和各种利益集团共同构成的复杂行为体,其期望收益也不完全一致。让美国行政部门消停,并不见得能让美国立法部门和利益集团消停。

  通常人们所说的“汇率”,事实上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汇率中心平价,二是汇率的波动区间(或称之为“弹性”)。中心平价指的就是央行公布的官方外汇价格,所谓的升值,主要也是指中心平价的持续上升过程;而汇率波动区间则较少为人所关注。过去六年的“汇改”,人民币在中心平价上已经走了很远,在2005年7月21日和2010年6月22日更直接出现了两次大幅升值;但扩大波动区间方面动作却不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