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灾难中日本的普世性格

http://www.CRNTT.com   2011-04-05 09:41:01  


 
  相反的,近二十年的日本舆论界纵使见证的是右翼勃兴,听到他们令人瞠目结舌的奢谈高论,其间不但散发军国主义思想,甚至不乏种族主义与法西斯阴影,但是整体看来,日本的人道主义形象与特质,并没有遭到右翼的摧毁。

  吹牛自己拥有普世气质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国家,往往偏狭怯懦,凡事不是动辄采用武力侵犯,就是仰赖金钱收买,欺善怕恶,性格脆弱,其中却还有的会指责日本不是。日本民族的提升恰恰是在于摆脱了表象的、言词的粉饰,在思想与生活中开展对世界真正的关怀与投入。

  日本人道主义文化的日益厚实,日本人对世界和平与人道的尽心付出,是对那些成天指责日本民族战后不知反省,妄想恢复争霸,或说日本人只知道赚钱,没有道义的评论家,构成无言而深沉的回应。这样的付出虽然默默进行,但无所不在,参与广泛,几乎世界各角落都碰得到好奇而认真的日本人道主义者。这样的无言表达与无须表达,刚好映射日本民族的普世性已获得了无限提升。

日本普世性格的形成

  不论是在非洲或亚洲,从中国大陆的大山,到印度的海角,或是哈萨克的地缘,都有日本研究者。日本学术界的好奇,既在于自己,也在于对象,因而是出于对差异的理解;与主流社会科学以理论或方法为导向迥然不同,后者的旺盛企图,往往是向对象展现自己的普世性,期盼对象的臣服。

  这样理解日本知识人或民间行动家在第三世界的脚步,就能读到具有日本特色的援助计划,其中并无以日本为模式的改造野心,尽管仍然不脱现代化或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但所证实的更像是日本融入当地的能力,而不是散播福音的自我突显。没有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如何孕育出一个个投身天涯海角,充满动能的个体行动家?

  如今在海啸一击之下反而看出,日本得到的同情绝不只是哲学上对受难人类应有的抽象同情,而是各界发自内心对日本本身犹增一分的亲近感在起作用。灾难将给狂飙好一阵子的右翼带来尴尬,因为他们那种敌我与优劣分明的论述,在举世普遍对日本感同身受的关怀中,无以为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