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2011转型中国迎接更大历史考验

http://www.CRNTT.com   2011-01-02 08:01:48  


 
  文章指出,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还可以明确预见到的是,加息会代替“调准”成为央行回收流动性的主要方式,货币供给的增量将从去年的高点滑落,减幅将比较显着。尽管因加息刺激可能导致热钱持续流入,但流入速度和流入数量的不确定性很大,主要取决于套利空间和变现难度,不一定与加息频次高度相关。总体上看来,流动性极端富裕的情况将逆转,货币层面由适度宽松到相对稳健的机构性转型,使得已习惯了使用廉价资金信贷的交易各方产生很大的不适。尤其金融部门缺少了天量信贷额度,利润弹性变得十分有限,留给银行业施展创新“腾挪”价值的空间大大收缩。因此,货币政策当前和未来能提供的最大确定性,就是在稳健意义下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以便创造战略性调整金融结构的有利环境,增强经济协调性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经济进一步可持续性增长提供安全保障。

  文章分析,新的一年里,在稳健货币政策条件下,最大的不确定性,也许就是要加息多少次,才能“缚住”通胀的脚步? CPI要到多高才算最高,物价上升才会迎来拐点?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把“稳定物价总水平被放在明年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已给出了良方。有四个关键因素点的判据。第一,物价上涨触及政策设防核心区域,通胀走势步入政府“零容忍地带”。11月CPI加速上行高见5.1%,某种程度上说明物价上涨已由内因驱动转变为外在表现形式,对居民通胀预期心理拉高产生连锁反应,这也将促使物价和CPI变动呈现趋同化走向。

  第二,央行使用数量型工具抑制通胀效用弱化,不得不动用价格型工具,货币政策层面反通胀的实际难度加大。央行年内六次上调准备金率,都不能阻止通胀的脚步,传递出货币政策微调效应产生了某些局限性,至少从侧面说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能力趋于衰减。同时,两度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也传递出央行明确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第三,物价轮番上涨阶段价格变动剧烈,通胀预期管理机制的能力受到挑战。如果用相关经济指标体系来衡量,CPI波动在警戒线3%以内,通胀预期管理制度效能发挥良好。但是,当CPI超出警戒线增长势头强劲,并且连续三个月以上高位运行,甚至冲过4%冲击5%加速运行,通胀预期管理就有可能诱导居民抢购实物资产,反而起到推动通胀惯性上涨的作用,结果会导致结构性的失衡或阶段性失灵现象,与通胀预期管理目标设计相悖。

  第四,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缺乏可持续性,只能起到短期快速平抑物价的作用,要想长期稳定物价总水平,还需要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价格形成机制。笔者相信,周小川行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其实就是要还原市场交易中真实的资金使用成本,只要利率实现了充分的市场化,那么价格就会趋向稳定波动,物价中的泡沫化通胀因素,也就不可能高到离谱。这,恐怕是来年构建稳健货币政策的核心所在。

  总之,2011年的货币政策稳健之路并非坦途。货币增速减缓,发展经济水平,不能忘了民生疾苦;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忘了民生诉求;管理通胀预期,遏制物价非理性增长,不能忘了民生质量。三者之间动态平衡的掌控,考验管理者的大智慧,既是保民生的经济需要,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更是检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