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冲是标 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是本

http://www.CRNTT.com   2010-12-31 08:27:25  


 
  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加强,热钱流入、FDI、国际贸易顺差(通过出口预付、进口延期付款等)、外币存款转为人民币存款等规模都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加大货币供应量控制的难度。

  其次,冲销的成本也相当高昂。外汇占款比例不断提高导致了央行冲销操作的空间变小,央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要求、发行央行债券或两者兼用,去“冲销”这些额外的结余以遏抑货币增长,冲销成本相当高昂。

  一方面,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冲销操作是要付出利息成本的,前者利息成本更大些,而且强制性也差,要看金融机构的认购热情,这也是最近央票发行不畅的原因;后者成本低,且具有强制性,这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路攀升至18.5%的高位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货币供应量大致等于外汇储备和银行信贷之和。如果外汇储备上升,为维持货币供应量保持稳定,采取冲销措施后,将压缩银行信贷,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抑制作用,也不利于金融机构发展。

  这样看来,未来中国要有效控制流动性过剩,就必须摆脱治理成本日益加大的对冲操作模式,以解决内外失衡为主要着力点,要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战略转变,分散过度集中的储备资源,多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同时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机制,加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文章认为,长期看,全球“东升西降、南热北冷”的格局注定中国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资产膨胀和人民币过快升值的风险。中国必须提高位势,才不至于成为“蓄水池”。在中国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之后,必须加速推进金融大国的进程。应加强“顶层设计”,在货币政策、汇率制度、“资本池”政策、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对策以及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实施“工业立国与金融立国并重”的长期战略,真正掌握货币的主导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