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民进党与中共对话的理性空间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0-12-27 00:15:01  


 
  台湾的“媒体理性”

  同样的问题,在民进党走向理性之路的时刻,民、共是否有机会进行理性对话?这一点民进党的洪奇昌显然是悲观的。有一次他告诉一位台湾媒体的重要人士说,民进党现在虽然想要走向理性,但却被绿营媒体的激情表述“绑架”了,让民进党理性的领导阶层不得不靠边站。

  绿营媒体之所以会用激情的表述“绑架”民进党,绝非是绿营媒体代表多数绿营群众,反而是台湾的媒体经过民主化的转向以后,早已变成意识型态的战场,大家以媒体作为公共表述的地方,所以原本市民社会所拥有的“公共领域”,也被媒体给攘夺,在许多人习惯以看电视做为决策的思考之下,“媒体的理性”就成为政治人物的理性。

  但是,“媒体的理性”到底又是什么呢?它不过是一种传播理论中“沈默螺旋”的效用,当大部分人都不愿对政治恶斗表态之时,媒体为了收视率,不得不以最辛辣的议题与语言,做为吸引观众收视的秘诀。于是,原本已经变成“意识型态战场”的媒体,最后贩卖的不过是已经一再被包装、激化的“意识型态商品”,这项商品再以“沈默螺旋”的作用,把一些原本不表态的选民卷进自己的意识型态圈层中,最后谁也逃离不了这些意识型态的框框。

  台湾媒体贩卖“意识型态商品”所形成的作用,不只是一般观众的思考被“绑架”,连原本在新闻圈中被认为还算理性的郑弘仪,也不自觉的陷入自己节目所设定的意识型态之中,他会口出“三字经”,显然自己也是从一个“沈默螺旋”,变成一个意见领袖的主导者。

  尤其是,台湾的媒体又已经变成是最大的“公共领域”,甚至是最大的“意见领袖”,所以任何人想要获取新闻的意见,无不从自己偏好的媒体节目中去做选择。所以“媒体的理性”,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性的偏好”,它不是真理性,是媒体王国所构筑出来的“假理性”。不管是民进党或国民党,如果不能摆脱这种媒体透过议题设定所做出来的“假理性”,那么台湾政治要回归理性的竞争,恐怕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