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记者造假:小恶批之,大恶无视?

http://www.CRNTT.com   2010-12-20 10:09:28  


 
  颜秉光被查处的假新闻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那些身份显赫的新闻机构里,有一些很不专业、很没谱的记者,他们捏造一些大大小小的假新闻,被他所在的机构的权力放大了,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声誉。《人民日报》的记者捏造过“亩产万斤”这种极端违背科学和事实的消息,当然是登峰造极的假新闻,相比之下,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颜秉光频繁把自己的家人当作消息源,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了。撒谎造成伤害和假新闻的影响成正比。颜秉光撒的那些含水量很高但鸡毛蒜皮的小谎,影响不大,伤害也较小,是各种有意误导群众的假新闻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编造假新闻可恶,伪造公共舆论更可恶

  记者放弃中立误导公众理应引起关注

  相对于颜秉光编造新闻的真实性,对强调专业的媒体来说,客观也是同等重要的价值。看到有关争议话题的报道,读者倾向于假设记者的立场是中立的:他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争议的双方有同样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专业的新闻界也应这样做,媒体的工作是传达事实,然后让读者去判断。如果话题有争议,而报道中的一方是记者的家人,读者如何相信记者会不偏不倚的呢?如果记者还处心积虑,把家人甚至本人打扮成路人,他/她是不是有意撒谎?

  颜秉光“代表”民意,制造虚假舆论影响更恶劣

  在“那次著名的以保护青少年之名的软件预装事件”中,她在一篇流传较广的评论中说,对强制预装该软件,“支持意见大多来自用户,反对意见主要来自少数媒体和商家”,并称,“表明用户支持政府这项举措的信息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有关方面对已使用该软件的260多万个用户开展的满意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普遍满意”,而且认为这项举措是“公益行为”;二是网上论坛征集到的1813份有效用户反馈意见,92%的用户表示支持,70%以上用户对软件产品质量和技术支持服务表示满意”,当时就遭到网友逐条反驳。

  新闻媒体查处记者造假不应避重就轻

  网友认为她有“伪造民意”、“隐瞒消息出处”、“偷换概念”、“混淆事实”、“制造谎言”和“鼓吹滥用权力”的嫌疑。新华社以“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违反规定”为由剥夺了颜秉光的采访资格,但和在一条买年货的消息里采访家人相比,她关于软件预装的文章问题多得多,也大得多,这个问题却为何被无视了呢?不过人家可以不屑地说,but so what?这可没有违反规定。

  (来源:搜狐评论《论座》2010年12月20日)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