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五粮液酒窖案:民企“改造”的历史魅影

http://www.CRNTT.com   2010-07-13 12:59:07  


  中评社北京7月13日讯/今年6月,酒窖传人尹家将五粮液酒厂、五粮液股份、五粮液集团以及宜宾市和翠屏区政府统统告上四川省高级法院。这桩引起多方关注的五粮液酒窖案,来龙去脉为何,它揭示了什么重要问题?广州《时代周报》10日登载历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的文章《民企“改造”的历史魅影》指出,五粮液酒窖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恰在这个过去留下来的老问题上,昭示了一个未来中国不得不回答的课题:中国的产业,前进,还是后退。文章详细内容及相关报道如下:

  名酒五粮液的名头很响,在同样是酒乡的贵州,人们居然不喝茅台而喝五粮液。但是,也许只有资深的业内人士才知道,酿制五粮液的古老酒窖以及酒曲,都来自宜宾的古老酒厂,“尹长发升大曲烧房”。这个大曲烧房,据说已经有600年的历史。除了“文革”那个特殊阶段,五粮液酒厂(包括其前身国营宜宾二十四酒厂)一直在租用尹家的酒窖。但是,突然之间,尹家的后人被告知,他们祖传的酒窖变成了国有资产,租金不再支付了,从前支付的,属于国有资产的流失。“文革”期间对酒窖的侵夺合法,而“文革”后的改正,则需要再改正。

  要说清楚这场官司,也许要回溯到54年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49年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原本计划有一个相当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期,至少维持发展50年,但是,在经过3年的政权稳固期之后,却用一个疾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3年就把中国的民营资本连根拔掉,在1956年实现了跑步进入社会主义的宏愿。当然,今天的人们明白,这场在正统党史叙事中也承认是“过急过快”的运动,带给中国的,并不是利好的消息。其实,在刚刚完成改造的那几年里,就在北京,政府官员们发现他们已经在品尝改造的苦果,不得不吃烤糊了的全聚德烤鸭,食用切不成片的东来顺涮羊肉。到了“文革”后期,这些著名的老字号饭店,居然贴出“严禁殴打顾客”的标语。

  服务的败坏,传统名牌的流失,也许还不是问题最严峻的部分。我们知道,当时的改造,是以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的。没有对资本家进行无条件的剥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赖以自豪的事情,但是,这种群众运动中实现的公私合营,实际上也是剥夺,不过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剥夺而已。原有的私人企业,被半强制地估产,然后以定息的方式支付。这样在运动中签订的公私协议,尽管是资本家自愿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谁又能不答应呢?这些年支付的定息,对于某些行将倒闭的企业,也许是福音,但是对那些蒸蒸日上的企业而言,却是灾难,定息完全不能抵消私企的损失。最关键的是,在支付定息之后,原来的企业主就再也没有参与企业管理的份额,只能回家待着了。中国现代产业近百年的发展,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产生了一大批现代企业家,就这样被浪费闲置下来。等到中国人再次想到要发展民营资本,重新改革开放,这些人非死即老,绝大多数不可能再次出山了。我们的国民,只能再一次从头开始,培养自己的新一代企业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