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大学城:教育的“烂尾楼”

http://www.CRNTT.com   2010-06-28 09:51:15  


 
  举债扩建:为校舍基建不惜花千亿“未来钱” 
 
  在办学的华丽外衣包装之下,各地大学城从一开建之时就获得政策优惠。廊坊大学城一期工程的地皮,仅以当时市价的1/6就将千亩土地收入囊中。但便宜的地价只是各种“教育资源”倾斜的一种。全国公立学校本来就享受政府财政拨款,但大学城一旦要扩建,就需要四处贷款。 
 
  贷款的理由可谓堂而皇之。2007年两会上,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面对大学负债质疑时称,“政府允许高校花未来钱,这是因为大学拥有很多优质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对于“未来钱”,从来就没有合适的标准。 社科院2006年一份报告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每所高校都在贷款” 。 
 
  各地不断扩建的大学城项目,则为贷款找到了新的理由,其中更包含了不少重复建设。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曾透露,1998年到2005年高校新建、改建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的面积,超过了过去50年总和。长期的赤字运作,是不少大学城项目陷入负债“黑洞”的主要原因,而还款往往不如预料的顺利——凭借扩招来偿还贷款,由于不知节制的建设和生源逐渐下降,造成了巨额贷款无法偿还局面。
 
  卖地还债:大学城入不敷出,开发商以学校当噱头 
 
  当初,地方政府对大学城项目纷纷举手赞同,但项目债台高筑后,大学城就也难指望“有政府帮忙还利息就一了百了”。无论是成本核算、筹措资金还是广招生源,总之,开源节流是都学城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大学城毕竟还有“公共事业”的名堂,一方面学生不能说招就招、另一方面学费也不能无休止地上涨,因此“卖地还债”就逐渐成为大学城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 
 
  当年以低价圈下的地,在大学城债台高筑之时派上了用场。 比如,受2007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的带动,广州大学城“地块”连连在拍卖中拍出高价,就曾引来“卖地还债”的非议。大学城板块的首个新盘“大学时光”项目,由开发商于2007年以1.65亿元投得,用地性质为旅馆业用地(用地年限为40年 ),却通过“商改住”的办法“在40年的土地上建70年的住宅”。 
 
  广州市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就指出,一些开发商借学校来卖房,大学城成开发商卖房的一个噱头;我们很担心今后的小谷围(广州大学城所在地),开发商比大学城都有名背离了大学城建设的初衷 。对此,广州官方曾指出,大学城真正属于经营性商业住宅用地的只占总面积2%,但“大学时光”的例子似乎表明,在实际操作中,人为因素让规定的操作空间变得很大。据广东媒体报道, 高价卖地已让早期进驻广州大学城的开发商收获暴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