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身份证为什么令英国人不爽?

http://www.CRNTT.com   2010-06-02 10:08:50  


 
  二战时的身份证制度:喜忧参半的尝试
 
    身份证不带出生日期,无证者分不到粮食 
 
  吸取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英国在二战期间(1939年9月)再度尝试建立身份证制度。这一次,政府为人口统计给出了三个确切而看上去让人信服的理由:为服兵役服务、保证国家安全和配合粮食分发。在管理上,这一次的人口登记也比第一次规范得多,登记的工作不再散乱地由地方完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央统计办公室”。有趣的是,在政府发放的约4千万张身份证的信息栏上,只有居民的名字和地址,却不包括出生日期。 
 
  由于目的性极其鲜明并且实际──没有证的人将在短期内无法合法领取食物,在效率上,这一次的身份证后来获得不少历史学家的赞赏。由于操作的规范化(包括登记的流成化和定期审查制度的建立),二战结束后,身份证一直被沿用至1952年。然而,这个身份证制度依然以失败告终,除了与食物分配制度的逐渐消失有关,还与其后来引发的激烈辩论有关。 
 
    身份证以维护治安为由保留,但防不了犯罪 
 
  二战时建立的身份证制度,也被赋予了维护社会治安之名。比如,有的政策解释者指出,身份证能有效防止“重婚罪”,然而事实证明,“重婚罪”并不普遍、而身份证的出现也并没有减少重婚的比率。然而,在和平时期,身份证依然以维护社会治安之名被保留,但却越来越频繁地被警方所使用。 
 
    身份证被警察滥用,公众警告“别越界” 
 
  一件偶然事件,把身份证存废推到了风头浪尖:1950年,伦敦一名警察怀疑一个年轻人超速驾驶,而要求他出示身份证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由此引发了关于身份证使用范围的争论。批评者指出,警察在追捕犯人、搜寻遗失物时动用身份证是可以的,但如果警方对普通市民的任何动机产生怀疑时都要动用身份证,就“跨过了线”。 
 
    个人资料对39个政府机构公开,隐私保障存疑 
 
  据Jon Agar教授统计,1939年的身份证制度建立时,英国只有少数几个政府机构能获取全国人口登记所搜集到的资料。11年后(1950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9个。理论上,在重大案件的调查时,国家安全部门或警察部门调用这些记录是可被接受的,但实际操作中,英国人却发现在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例如到邮局领取包裹、到银行开户和一般性案件的调查),个人资料也可能在各种政府机构或警方的要求下被任意调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